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民网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让更多诗意在“流量”中涌动

人民网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让更多诗意在“流量”中涌动
2022年07月05日 11:35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这本家喻户晓的诗学读物,是许多国人“诗意的启蒙”。其中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不仅成为日常生活中引经据典的“高频词”,被广为传颂,更为人们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常读而常新。近日,这本古典诗词正式推出短视频版本,当传统经典邂逅新兴媒介,二者之间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既引人关注更值得期待。

  置身节奏不断加快、焦虑应接不暇的现代社会,曾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诗歌还能做什么?追寻“诗和远方”意义何在?然而,从《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出圈,到“古诗一米线”的备受推崇,既是诗歌自带“流量体质”的有力印证,也让人们看到了诗歌蕴藏着跨越时空的力量。

  诗人闻一多曾言:“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道尽雄心壮志,洋溢向上朝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情画意里尽显恬淡美好。《唐诗三百首》之所以能传承千载、经久不衰,正是在于其凝练语言里,涌动着的跳跃情绪和激荡思想,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传递沟通,这份“言有尽而意无穷”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

  让典籍的诗句活起来,需要将之书写在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的“文本”中,从而打破现代人与诗歌之间的隔阂。从这个意义来看,短视频的出现,无疑让我们看到了诗歌传承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一段时间以来,抖音短视频上的“诗歌”作品,流量与好评齐飞。既有多位教授学者在诵读中将诗词文化娓娓道来,答疑解惑,也有创作者身着汉服自发朗诵、品读诗词,更有旅人以诗词为主线,串起古老村镇、自然山水,在行走中演绎诗句。透过短视频直观、轻量、场景化的呈现,古典诗词得以借助即时传播、视听演绎,在互动交流中再现鲜活意象,不仅让诗词通俗易懂,让诗意触手可及,更让经典走出了一条因时而进的创新之路。

  与传统经典的邂逅,让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多了一抹厚重璀璨的亮色。据统计,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8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7.8%,用户单日平均观看时长超过2小时,观看短视频已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应该看到,无论是纸本时代还是“指尖时代”,优质的内容供给始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以短视频、直播等构筑起的互联网文化生态中,类似《唐诗三百首》等传统经典的注入,如同一股清泉,以其高洁的文化格调、厚重的人文情怀,让互联网内容不仅有娱乐气,更有书卷气,让行业生态内涵更厚、底蕴更足、发展更健康。

  悠悠历史长河中,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得以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我们期待,在中华民族这座文化“富矿”上,有更多传统经典的“宝藏”被开掘出来,透过短视频这条新兴的“传送带”,让更多人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汲取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也让古典诗词在时代的新“绝句”中变得“曲高和众”、雅俗共赏,重新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