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专精特新‘小巨人’”,是工信部配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方法》筛选出的一批领军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特征,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也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强链补链的主力军。
工信部希望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创新的手段解决国家工业核心技术、硬件缺失;先进制造业吸收为主,自我创新不足;中小企业高端工业产品出口乏力等问题。
已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特点
上榜企业除了享受国家给予的专项支持外,也需承担对应的责任,在产业发展中“补位”,在产业链竞争中“卡位”,在国际竞争中“守位”。因此,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认证条件并不简单。
除了守法合规等基础条件外,“一般性条件”中,企业必须同时满足创新能力指标中“营业收入与研发投入”、“研发机构要求”、“知识产权要求”等多项条件,仅“营业收入与研发投入”一项就将不少企业拒之门外。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创新能力指标(部分)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作为我国极具发展前景、极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同样亟需关注与政策扶持。但由于整个行业研发周期较长,商业化较慢,直到近两年AI商业化初现端倪后,各家企业的营业收入纷纷开启指数增长,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企业才开始入围,但数量也是屈指可数。
8月12日,新出炉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影像AI的代表企业入围名单。 为更好了解影像AI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价值及意义,动脉网与医准智能副总裁曹颖进行了深度访谈。
影像AI频频入围的背后意义
对于医疗影像AI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一事,曹颖认为这是中国的科技实力在医疗影像AI行业的证明。
“中国制造的发展及全球影响力有目共睹,随着科技实力的增强,我们自然要走向“中国智造”这一新高度。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需求侧的结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化升级的目标提出,中国智造在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同质化问题露出水面,这削弱了我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医学影像AI便是一个具体的例子。产业在刚刚兴起时,众多初创公司借助公开的深度学习算法与肺结节数据集涌入这个领域。但在算法和数据决定AI能力的基本逻辑中,同源意味着缺少了差异化,也意味着产品作用半径非常有限——这样的AI难以克服复杂的要求应用于各个医院,也无法从肺结节检出向其他脏器的病灶检查进行迁移。
“这样的局势多发生在产业开端。在2018-2020年的行业洗牌之中,对医学理解到位、研发能力扎实的企业逐步突围,功能单一、算法鲁棒性差、不能适应临床场景的AI慢慢退出历史。”曹颖表示。
“现在头部的影像AI企业竞争实力强大,但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也越发明显,逐步脱离同质化时代,形成了自己的‘专精’。这种专精使得国内医院大量落地人工智能,也将优质的产品推向海外。”
总的来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不单单是对医准智能的肯定,更大的意义是对医疗人工智能这一行业的肯定。无论是科研转化能力还是商业闭环,医疗影像人工智能都在形成规模,并酝酿着新一轮的创新。
做好“专”字,
AI首先需要深入临床需求
早期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时常被人诟病,很大程度是因为其设计时采用的是计算机思维,而非医学思维。它确实可以达到技术团队预设的某个具体目的,但这个目的却不能很好地融入进临床医学之中。
因此,医疗人工智能的“专”是要落在具体医疗场景里,能够通过量化的效益衡量软件的价值。
举个例子,乳腺癌是当前全球第一大癌种,2020年总计226万新增患者,有42万发生在中国。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这里的新增是指统计意义上的新增,即有42万患者在这一年被筛查出来。实际之中,有大量患者被筛出来时便是中晚期,若在早期就能及时发现,诊疗费用不过数千元,无需“谈癌色变”。
因此,若要降低乳腺癌的影响,当下最好的办法是推动适龄女性进行定期乳腺癌筛查,而医准智能要做的,就是在当下匮乏的医疗资源中,用AI补足缺失的那一块。
曹颖告诉动脉网:“中国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主要由初筛机构与接诊机构开展实施。以基层医疗为主体的初筛机构通过超声检查,根据BI-RADS分级对受检妇女乳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再依照卫健委制定的标准筛查流程,针对筛查结果异常或可疑的妇女,督促其到接诊机构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包括乳腺X线的检查等。”
不过,再完善的流程,也需要由人这个主体来主导执行。
初筛机构的超声医生缺口极大,且医生们的工作强度高、易疲劳,较难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而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此外,不同医生对于给出的BI-RADS分级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分级、诊断不准确,极易对患者带来延误或是过度治疗的风险,对本就需要提升的医疗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公信力造成伤害。
接诊机构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当前我国专业从事乳腺X线影像诊断的医生仅千余人,且不同年资医生阅片结果差异可达30%,加上亚洲女性乳腺具有致密性的特点,乳腺X线产生的叠影较多,种种问题都在制约乳腺癌筛查的有效执行。
对于上述流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医准智能提供了“粉红关AI”乳腺癌智能筛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直指“供给”与“质量”两个方面。所谓“供给”是指用具备动态超声图像分析的AI产品辅助基层医生进行诊断,而“质量”则是在诊断过程进行实时质控,在患者检查过程中就把图像采集存在问题的影像筛选出来,及时矫正错误,保证医疗供给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专精特新需要企业
构建坚实的技术壁垒
仅仅做到一个“专”字,可以帮助企业活下来,但却无法构建充分的壁垒,无法抵御来自常规环境中之外的冲击,更不用谈跨出区域向外输出。
“德国的企业有一个特点,他们的体量不算特别大,但都各有所长,能够在某个特定领域做到极致。专精特新‘小巨人’便是希望我们不仅要‘专’,还要‘精’,这样才能在细分领域取得相应成就。”
反观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有能力做出辅助诊断AI的企业众多,如果只是充当一个诊断工具,没有深度介入医生的工作流,同样不构成核心竞争力。
同样以医准智能为例,这家企业从”专”向“精”深入时做了两个关键动作。
一方面,在大部分医疗影像AI企业“抢滩”、布局更多病种的背景下,医准智能集中研发力量,向“纵深”发展,在乳腺领域,做到了覆盖“筛、诊、疗、研、教”的全栈式智能解决方案,根本目的,是加大覆盖临床的更多场景,提高医生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效率,而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粉红关AI”乳腺癌智能筛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医准智能基于超声检查中的痛点,推出实时动态AI辅助诊断产品。在传统超声检查中,医生需要在超声操作时时不时停下来截屏记录,口述征象与判断,并在操作完成后在助手的协助下补全报告,过程极其繁琐。而医准智能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特征融合模拟恢复3D算法,能够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对生成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分析,找到最优的关键切面,实现实时病灶良恶性分类、智能BI-RADS分级,这将大大减轻医生的工作量,让医生将更多精力放到治病救人本身。这就是医准智能的第二个解决方案“所见即诊断”实时动态超声影像智能分析解决方案。
“全面”不是“专精”的对立面
将AI产品做到场景丰富覆盖后,医准智能的技术积累开始由单一产品向影像设备全面智能化升级发展。其中的尝试便收纳在了解决方案“智在全能”之中。
“智在全能”影像智能化全面解决方案诞生于后医疗AI时代,要解决的也是影像AI普遍落地医院后的深层需求,譬如能否更符合多样化的数据类型以及覆盖多场景、多环节的应用场景,满足多产品并存的运行需求等等。
要将繁多的数据、接口、应用统一起来不可能是通过两两对接这么简单。医准智能给出的方式是跳出单一AI应用产品的桎梏,搭建一个拥有影像质控、辅助诊断、科研产出、教育培训等多场景的,且能实现影像数据类型全覆盖的AI应用解决方案,而这也是“智在全能”的重点所在。
由“精”走到“全”并不简单,放眼未来,在分级诊疗的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基层医疗能力建设备受关注。如何让“智在全能”更好落地并发挥最大的效用,值得我们期待。
对于医准智能,
“小巨人”意味着什么?
在采访的结尾,曹颖重新谈到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意义。
“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设立的出发点看来,国家一方面希望‘新基建’过程中能有一批能够扛起‘新’字的企业,在国家整体科研实力日渐强大的背景下,将发展的地基打好,尤其是在海内外交流减少的情况下,更需要有企业挺身而出扛起建设任务。
同时,科技创新也应该为全人类的发展带来福祉,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看到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着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
中国少有医疗创新技术能够冲破地域的限制,而影像AI做到了,且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今天站在舞台中间还是已经离场的医疗AI企业,贡献的价值都不可忽视。
不过,医疗AI的发展依然风云变幻。中国企业的暂时领先优势想要生根,政策、市场的支持以及企业自身持续的创新依然必不可少。
因此,成为“小巨人”意味着医准智能等医疗影像AI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能否在未来的变局中摘掉“小”字,还需医准智能逐步给出答案。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