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小微人月刊|用最“土”的食材,让非遗传承出新!

小微人月刊|用最“土”的食材,让非遗传承出新!
2022年08月18日 12:54

  红油翻滚热气腾腾的火锅里,苕粉——以武隆石磨苕粉为最佳——压轴出场了。

  红心红皮的武隆红宝石红薯造就的苕粉,下锅大概10分钟即可夹出。经过红汤的浸润,香辣Q弹,还能看到纤维纹理。

  吹凉后,不要犹豫,就势将整块苕粉嗦进嘴里。裹挟着辣味的苕粉,在口腔里鱼跃蹦跳,软、糯、劲道的口感,缠绕在舌尖尖。再来上一口冰啤酒。“啧~~”,夏天的味道直冲脑门。

  这当然不是一档美食栏目,对于这样的描述,王晓路大概是比较赞同的。作为重庆市武隆苕粉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即便这样的苦夏,他也还要亲力亲为,忙着指挥工人生产、出货,带领销售团队跑各大卖场。

  关于武隆苕粉,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593年,在乾隆年间,就有御用贡品的记载。“武隆苕粉有400多年的历史,这么好的东西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否则是一种浪费。” 这也是王晓路辞职回武隆创业的初衷。

  从2014年回乡创业,到2017年规模化发展,再到计划5年内销售额突破一个亿,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快速发展。然而,受困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疫情期间的苕粉集团陷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其实像王晓路这样顽强拼搏的小微企业主并不在少数,他们努力、敢拼,却遭遇了发展的“寒冬”。然而,正因为有了重庆银行鏸渝金服这样有温度的小微金融品牌助推,让更多小微企业面对特殊时期的挑战时,才能有更多底气与力量去相信未来依旧可期。

  王晓路与重庆银行武隆支行客户经理杨淞

  车在蜿蜒的山路盘桓而上,连日来的晴天让空气能见度几近透明,甚至可以看到远处川流不息的乌江。转进一个稍显狭窄的路口,便到达武隆苕粉集团的仓库(工厂在另一个园区)。

  武隆苕粉集团仓库前

  乌江在山间蜿蜒而过

  汗流浃背的王晓路开门进来,带进一阵暑气:“真是不好意思,要你们稍等一下,今天要出几吨的货,我把工人都安排到仓库出货了。”

  只见工人熟练地操控叉车,将一箱箱打包好的苕粉码放整理,再运送到停在路边的小型货车上。货车绝尘而去。很快,这一批苕粉将会出现在主城各大卖场的货架上,供君挑选。

  当地村民熟练地操控叉车出货

  而在半小时车程之外的武隆苕粉集团白马万吨基地园区,才是公司的产品生产线。

  从企业控成本的角度来说,生产线与仓库相隔这么远,并不是好办法。但显然,王晓路并不打算关停这里:“这周边很多农户,从我创业开始就跟着我们一起做。所以这次工厂搬迁的时候,把这里继续留做仓库,他们还可以来上班,也能有点收入。”

  2014年,已经是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大区经理的王晓路决意回到家乡,接手父亲创办的「没有规模化发展」的苕粉生产厂(原名:县羊角晶丝苕粉厂)。

  “涪陵榨菜可以做得这么好,我就想到我们武隆的苕粉也是好东西呀,在武隆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但为什么就没有做大做强呢?”就这样,王晓路一边坚持传统的手工苕粉制作工艺,经营父亲的苕粉厂,一边寻求发展的突破口。

  经过8年的辛苦经营,当初的县级小厂脱胎换骨,发展成集武隆苕粉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拥有苕粉智能化生产线四条,传统手工苕粉生产线一条,年产值可达到2000~3000万元。同时带动了武隆县16个农业社,3600多名农民增收致富。

  其主要产品苕粉不仅入驻盒马、永辉、新世纪等大型超市,还与德庄、刘一手等品牌火锅店达成长期合作。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王晓路本人也当选为武隆苕粉协会会长、武隆返乡创业青年代表等。

  不过,比起众多的头衔,「还是小孩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学做苕粉」的王晓路更愿意被称为“武隆苕粉传承人”。 作为重庆市非遗传承人,他从不会吝啬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家乡和苕粉的热烈情感。

  王晓路向大家展示现浪工艺

  在苕粉集团白马基地,有一个苕粉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武隆苕粉的历史简介,制作苕粉的工具,以及集团生产的所有产品。

  在接近40℃的天气中,王晓路带领我们一行人参观,亲自讲解。闷热的天气也并没有稀释他的表达欲。说起苕粉来,他滔滔不绝:“武隆苕粉一定要选用武隆特有的红宝石红薯,才能确保苕粉的软糯晶道。而这种红薯,主要生长在乌江两岸高山地带,仙女寨是核心产区。”

  同样的话,每到一批参观者,他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倘若遇到重要的节点,还会自己上场制作苕粉。

  有一次,重庆银行武隆支行到苕粉集团进行贷前调查时,赶上他们举办苕粉文化展览。看到王晓路穿着少数民族服饰,在现场手工制作苕粉,武隆支行的客户经理杨淞觉得「很惊讶」:“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王晓路并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他将武隆苕粉做出名气、做出规模当成自己的责任,那种热情是写在脸上、亮在眼睛里的。

  这是武隆苕粉独有的“现浪” 工艺——

  红薯浆均匀铺满浪盘,就像波浪在水中轻柔荡开,不可太厚亦不可太薄。然后将浪盘沉入微开的水中。

  锅里的温度,必须控制在97℃,既不能开锅,又要确保把苕粉烫熟。最后浪过的苕粉会被晾在竹竿上,等待自然风干。

  不算复杂,但这是需要经年累月才能有的娴熟轻巧的手法。“实话实说,如果全部采用手工制作,那肯定不能量产。武隆苕粉要走出去,要打出知名度,必须有自己的生产线,必须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王晓路加强了语气。

  要知道,在这之前,苕粉行业都未曾有过一条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完全没有先例可循。于是王晓路带领工人,联合科技公司,用了整整三年时间,为武隆苕粉量身研发打造出一条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

  苕粉集团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设计产能20吨/天,将苕粉制作的16道工艺全部智能化,工人只需要进料出货即可。整条生产线上只需要6个工人,既提升了产能,又降低了成本。

  “可以说,这是苕粉行业的革新。这样的生产线,在苕粉生产行业,目前有且仅有一条。 ”王晓路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笑」

  当然,多年的销售经验和创业经历已经让他对于“拥抱变化”这四个字,有了无比深刻的理解。生产工艺创新的同时,在产品端的改革上,他也在悄然改变。

  2017年,在专家的建议下,王晓路痛下决心,带头取消了苕粉中的添加剂——明矾。为了他眼中相信的这些“正确的事”,王晓路会选择走一些看上去难走的路。

  “那一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我们集团流失了很多客户,合作多年的火锅店都也取消了订单。因为没添加明矾的苕粉,光泽度不够好,而且不能久泡,客户一时难以接受。”

  但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无添加剂苕粉越来越受欢迎。

  “我喜欢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想,他们究竟需要一些什么样的食品。”王晓路认为,只有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健康营养的食品,让他们知道好在哪里,才能让他们去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接下来,他还着手更多产品的研发:鸡蛋苕粉、葛根苕粉、枸杞苕粉、红枣苕粉等功能性苕粉。为了迎合当下年轻群体的需求,公司研发的速食苕粉本月也将在新世纪卖场试销。

  苕粉集团生产的葛根苕粉

  “做企业如果只满足于现状,那就完蛋了。有远虑才无近忧,我们一定要想到5年后的事情,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久发展。”王晓路告诉我们。

  如果说那些传承和创新是出于商业的直觉和敏锐,那么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能够打破僵局,维持企业稳定增长,王晓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法则。

  受疫情冲击,线下实体店举步维艰。王晓路当即决定改变经营模式,由原来的自产自销改为制造批发,经营重心也由实体经营转向电商出货,并逐步关停了多个实体门店。

  正是因为这样“壮士断腕”般的决策,才使得苕粉集团在疫情期间始终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销售额,甚至有所增长。

  然而,疫情三年来,几乎所有的品牌和企业都举步维艰。受困于销售货款回款账期延长,苕粉集团缺少购买原材料的流动资金,生产几近停摆,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陷入了困境。王晓路深刻认识到:瓶颈就在于缺少资金。

  巨头企业们尚且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讲述不易。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他们没有机会站在聚光灯下,只能默默地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去克服重重困难。

  就像王晓路曾在武隆区金融办提供的银企见面会上所言:“中小型创业公司,很容易受大环境经济波动的影响,导致现金流紧张。又因为缺少信用记录和抵押财产,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也正是在那次银企见面会上,重庆银行武隆支行了解到苕粉集团的融资需求。遂迅速与其对接,经过全面走访调查发现,苕粉集团本身拥有多个商标,且以苕粉制作秘法申请了相关专利,便协助企业申报科技型企业,为其发放160万信用贷款,全部用于购买原材料,助力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我特别感谢重庆银行一直以来给我们的帮助,信用贷让我们不再因为缺少抵押物发愁,工厂能及时开工,完成积压的订单,还能谋划更大的发展。” 王晓路感叹道。

  如今,苕粉集团顺利渡过难关,缓解了财务压力,新订单亦源源不断,生产车间迎来了久违的灯火通明。

  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运行状态,它和以前真的很不一样了。但不管任何时候,如王晓路般的小微企业主们,是他们用智慧与坚韧,构筑了中国经济的底色和基础,才有了我们繁华都市的烟火气息。

  而重庆银行鏸渝金服就像寒冬中的抱薪者,为寒冬中的众多小微企业“雪中送炭”,激发他们更多的光与热,温暖更多的人和生活。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重庆银行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