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城中医医院内科特聘专家王斌提醒您:警惕3大前列腺疾病

东城中医医院内科特聘专家王斌提醒您:警惕3大前列腺疾病
2022年08月18日 10:49

  王斌,主任医师,东城中医医院内科特聘专家,出诊时间周六上午。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前列腺炎、中老年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石等男性常见疾病;头晕、头痛、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尿频、尿急、尿不尽、排尿困难……随着步入中老年,许多男性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些症状。前列腺是男性独有的生理器官,这也就决定当你老了,你的前列腺也会随之一起衰老,出现各种“故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男性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经常久坐、长时间憋尿等,在青壮年就遭受前列腺炎的侵扰,反复治疗,苦不堪言。东城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专家王斌主任提醒广大男性朋友,以下3个主要的前列腺疾病越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三大前列腺健康疾病需注意

  第一个就是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特异性和非特异感染所致的急慢性炎症,从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症状。王斌主任指出,前列腺炎可能导致男性不育症。长期的慢性炎症,使前列腺液成分发生变化,前列腺分泌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精液的液化时间,精子活力下降,可能导致男性不育症。

  第二个是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是另一种让男性深受困扰的常见疾病。它和前列腺的症状有些类似,因而两者容易混淆,致使许多患者虽然得知自己患上前列腺疾病,但并非明确自己究竟是增生还是炎症,没有接受及时、正规、准确的治疗,最终导致疾病进展。比起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确可称为老年男性疾病,且年龄越大,患病几率越高。50 岁以上的男性中,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大约为20%。60 岁以上男性中,患病率就增加到了50%-60%。前列腺增生有着和前列腺炎相类似的症状,如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有时会合并小腹不适、阴囊、会阴及肛门坠胀感,有前列腺增生的中老年人中,往往也经常容易并发急慢性前列腺炎。

  第三个是前列腺结石,前列腺结石位于前列腺腺泡和腺管内,可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为不规则形状,大小和数目不一。结石较小时较光滑,较大时可质地坚硬。颜色呈黑色、棕黄色、暗棕色。前列腺结石多含有蛋白质、胆固醇等有机成分,与尿道的结石不同。前列腺结石有时可穿破前列腺部尿道的黏膜而进入尿道,此时应与尿道结石相鉴别。前列腺结石多无明显症状,常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尿道狭窄同时存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如尿频、尿急、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如伴有感染时这些症状会加重。也可出现排尿滴沥、尿潴留、尿痛,腰部、会阴、阴道部放射性疼痛,性欲低下、射精时疼痛、血精和阴茎异常勃起等。有些小结石自行排入尿流,排出前后病人多呈现会阴、尿道钝痛。结石持续存在可加重感染,使症状加重。

  病因复杂需综合治

  王斌主任表示,前列腺疾病的致病原因很复杂,一定要进行专业指诊,并进行专业系统的检测,准确找出病因和致病菌,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测结果,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列腺直接给药疗法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中药,通过直接给药的方式,让药物聚集在前列腺病灶部位,发挥最大药效,穿透前列腺包膜的屏障,深层疏通前列腺腺管,排出前列腺内炎症物质,迅速缓解夜尿多、尿频、尿急、尿等待、尿不尽等症状,让前列腺增生组织逐渐软化并缩小,不再影响排尿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4个方面预防前列腺疾病

  1.多饮水

  多饮水,勤排尿,是最好的前列腺保健方法。尿液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当其浓度过高时就会对前列腺产生刺激,损害前列腺,而多饮水可以明显稀释其的浓度,减少对前列腺的损害。

  2.别憋尿

  有一些朋友反映他们忙于工作,经常憋尿,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千万别憋尿。男性下尿道许多细菌存在,每一次的排尿其实都是对细菌的一次“清除”,可以明显减少细菌数量。如果经常憋尿,就会减弱尿液的冲刷作用,细菌大量繁殖,一旦逆行向上,可能会引发前列腺炎。

  3.不久坐

  前列腺是一个脆弱的腺体,位于盆底肌肉和膀胱之间,中间有尿道穿行。这样的解剖位置导致我们实际上是“坐在前列腺上的”。所以,经常久坐很容易增加前列腺负担,造成腺体充血,前列腺液排泄困难,引发无菌性炎症。因此,男性朋友坚决拒绝久坐,多活动或变换一下坐姿,减轻对前列腺的压迫。

  4.忌酗酒

  不少男性朋友喜欢喝酒,认为可以没菜,不可以没酒,总喜欢喝一杯。但是,小编要提醒大家了,千万不能喝酒,喝酒后,前列腺的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明显充血水肿,长期以往,前列腺受伤,产生一系列问题。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