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校村携手,筑牢基层治理“一张网”——帮东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案列

校村携手,筑牢基层治理“一张网”——帮东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案列
2022年08月30日 11:07

  帮东村是一个以傣族世居为主的边境体量较大型少数民族村庄,西与缅甸果敢小街接壤,国境线长2公里,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有人口397户1698人,避难以及通婚外籍人员129人,人员分散,基层各自为战、用力分散,职责不清,导致基层治理难度大。近年来,帮东村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中国农业大学帮扶为契机,聚焦校地合作,通过人才支持、人才培养、规划设计、为帮东村的基层治理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推动党员下沉到网格、治理服务聚焦到网格,实现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

  校村合作,构建携手共建“新格局”

  强化人才帮扶。 抓住中国农业大学帮扶帮东机遇,建立“第一书记+研究生团队”人才帮扶机制,中国农大3名干部先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发挥中国农大研究生定点支教优势,每年派遣硕士研究生到帮东村进行支教,借助高校人才力量,为帮东村基层治理开阔思路。完成帮东村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站的选址工作,把专家站建在田间地头,为集聚更多中国农大人才到帮东村开展基层治理,提供便利。延伸“红色1+1”手臂。 帮东村党总支与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红色1+1”结对共建,采取“互学、互促、互帮、互商”的“四互结对”机制,分享党建资源、交流治理经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组织力和凝聚力。签订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书,推动“四个方面”结对帮扶落地生效,实现党建责任落实与基层治理双促进、双提升。培养头雁队伍 发挥中国农大的资源优势,聚焦帮东村基层治理短板,选派2名年轻村组干部到深圳、杭州、昭通、延安等地参加“中国农大-腾讯乡村CEO培养计划”,拓展乡村职业经理人视野。举办“线上+线下”的“农工小课堂科技”培训3期,培训党员及技术骨干260余人,提高党员现代化治理能力。

  党建领航,形成党群共治“新局面”

  完善组织体系。 进一步规范组织设置,按照村民小组党员3人以上成立党支部的原则,新成立党支部2个,巩固提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效,把产业致富带头人、青年人才发展成党员,消除抵边村民小组党员空白组,推动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落实村党总支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建强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做好村级“大岗位制”工作,提高村组干部待遇,建设一支扎根基层、担当作为职业化村干部队伍,确保基层治理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精细划分网格。 以“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为抓手,建立“乡党委—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四级网格党小组—五级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网格组织体系,截止目前,建立一级网格一个 , 二级网格1个,三级网格4个,四级网格7个,五级网格38 个,全村实现了397户1698人全覆盖。按照党委抓“两委”,“两委”抓网格长,网格长抓党员示范户的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引领五级社会治理网,构筑“一网统管”、执行有力的运行机制。建强网格队伍。 把村党组织书记、自然村党支部书记、骨干党员配成网格长,没有党员的由骨干党员定点联系,推动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在网格、发挥作用在网格,实现网格上有支部堡垒引领,网格内有党员先锋落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化治理培训7轮,明晰网格治理职责,打造全科全能,素质过硬的网格员队伍。

  数据领跑,探索网上办事“新模式”

  织密治理数据网。 不断探索人口精准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的新路子、新方式,先行先试开发了《勐堆乡现代化人口数据管理系统》,帮东村精准用好该系统人口管理、疫苗接种管理、核酸采样管理、网格化管理四大功能,做到人员信息动态管理精准,疫苗接种“应接尽接”,核酸采样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通过《现代化人口数据管理系统》把各类工作信息串联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和多方数据汇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帮东村疫情防控、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社会面综合治理等工作互联互通,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织密治理管理网。 选聘4名自然村网格员,定期发放补助,确保基层矛盾、纠纷、事故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强化网格体系建设,展示网格社会治理成效,对照十项评选标准,扎实开展网格化管理十佳网格、十佳网格员“双十佳”评选活动,帮东四组第三网格被评为县级“十佳网格”,帮东四组网格员被评为“十佳网格员”,用典型引路法引领基层治理。织密治理责任网。 严格落实网格长(员)疫情防控“十二包保责任,对本网格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外籍人员进行排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统一制作“勐堆乡外籍人员信息登记卡”,实现外籍人员精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党二十大安保维稳为主线,党员下沉到网格,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对网格内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群众诉求进行摸排和化解;做到防控、发现并处置疫情;排查、发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发现自然灾害;切实网住坏人坏事,网住极端风险。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推动基层治理粗放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

  经验启示

  实行校地合作和网格化管理以来,通过“红色1+1”、人才帮扶、产业帮扶,切实把中国农大智慧优势转化为帮东治理优势。压实各级网格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指挥高效有序、信息传导迅速、群众响应灵敏、社会动员有效的网格管理机制,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网格化治理“两网融合”。组织领导是核心。 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将党的组织设置与“网格化”有机融合。健全完善网格长选用机制,由乡党委主要领导任一级网格长,统筹全乡网格化管理工作;村党总支书记任二级网格长,牵头负责全村网格管理;村干部为三级网格长,保证基层治理高效推进;小组干部任四级网格长,直接管理本村的网格员;党员为五级网格长,直接负责本网格内的农户。通过细化五级网格责任,确保基层治理落实到户、到人,做到入网入格入家庭,实现治理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时推进。借力使力是关键。 基层一线有丰富的实践案例,但缺少高层次社区治理人才队伍;高校有专业和学科优势,但教学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帮扶,“红色1+1”支部结对共建,推进学校教育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撬动高校专业学科资源、人才技术优势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直接服务社会,实现“红色1+1>2。作用发挥是重点。 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优势,把党建服务、便民服务向一线下沉、向网格延伸。对疫情防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排查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网格员在各项工作中当好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协管员、调解员,切实发挥网格化地毯式覆盖管理作用,提高网格化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长效管理是根本。 强化上级党组织和下级党组织沟通联系,确保基层治理工作政令上传下达渠道畅通。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第一时间对各级网格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乡、村、组、户、人信息上下联动。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做足长期战斗准备,结合岗位实际及人员实际,对调离工作岗位的及无法继续担任的网格长进行适时调整,保持网格化信息的时效性、及时性,做到找得到人、使得上劲、做得了事、管得住人。(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 李顺仙)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党员党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