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急救设备AED普及加速,“深圳模式”走向全国

急救设备AED普及加速,“深圳模式”走向全国
2022年08月31日 15:46

  2021年,深圳市急救中心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感谢信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信中肯定了深圳的AED配置工作,并赞赏了AED的“深圳模式”。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傻瓜式”医疗设备。

  深圳市自2017年开始启动“公众场所配置AED项目”,在全市公共场所配置AED,并于2019年将该项目纳入深圳市政府民生重点工程,从立法和政策等层面给予全方位保障。截至今年7月底,该市一万多台公共场所安装的AED,已成功救治54人。

  深圳的AED模式得到了全国的认可。近年来,全国各地医疗卫生与急救系统纷纷组织人员到深圳市急救中心参观交流,学习深圳市的成功做法。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深圳市急救中心接待全国考察团达20余批次。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指定由深圳市急救中心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唯一起草单位,。去年底,该指南通过修订、审核,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并在全国试行。

  如今,黑龙江、海南、安徽、北京、上海等地都在加大AED的配置力度,“深圳模式”正在走向全国。

  AED覆盖密度:城市文明的新标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人数为54.4万,居世界之首,即每分钟约有1人发病。

  当发生心脏骤停,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AED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遗憾的是,由于急救技能及AED普及度低,我国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不到1%,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抢救成功率可达到40%~50%。

  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平均每10万人拥有AED 317台、日本平均每10万人拥有AED 555台,而我国大陆地区这一数字仅为每10万人0.2台。

  2020年发表的一份由130余名急救及医学专家编写的《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指出,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AED的普及水平不仅反映了城市、地区及国家对心脏急救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该地区及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

  事实上,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在公共场所普及AED,不仅是救急所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配备AED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所有公共服务中,没有哪一项能比挽救生命更重要。”有评论认为,公共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公共场所有没有AED、有多少AED,正成为检验一座城市文明水平和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的新标尺。

  走在前列的“深圳模式”

  在国内,深圳是推动AED普及的排头兵。

  2017年,深圳启动“公众场所配置AED项目”。彼时,深圳市急救中心作为牵头方申报了500台AED,后被列为当年的民生项目,重点建设。

  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深圳市共有14158台AED,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今年,深圳市计划在重点场所增配3000台AED,继续提升AED的配置密度。

  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认为,深圳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AED配置示范城市,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自2019年开始,AED铺设每年都被列为深圳年度民生项目,更成为卫生系统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项目之一。

  2018年下半年,深圳市颁布并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该条例要求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机场、地铁、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口岸等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医疗设备和器材的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在人员密集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医疗急救设备和器材。

  二是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深圳市急救中心等部门,在AED的推广方面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做了大量工作。深圳市相关部门制定了细致严密的方案,不遗余力地向各单位和普通公众科普AED和急救的相关知识,成功提升了公众的认识。

  三是国产企业研发的设备进行了很多人性化的设计,便于公众认识和使用AED设备。实际上,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迈瑞医疗总部就在深圳,而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相波除颤产品即诞生于这家医械巨头。

  四是深圳本身就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市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这也是深圳能够迅速普及AED的重要原因”。

  深圳AED模式的三个特点

  其实,深圳AED推广早期,公众也有非常大的顾虑。

  “担心设备丢失”和“大部分人不会使用”是主要难点。AED产品本身的创新则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长期以来,AED市场主要由国际巨头“把持”,由于技术相对成熟,市场竞争也不激烈,巨头们没有动力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直到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介入。

  2009年,迈瑞医疗推出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相波除颤产品,并在2013年再度发布了中国第一款双相波AED产品,显著降低了AED的普及门槛。

  据悉,为了适应国内市场,迈瑞医疗在AED产品上做了较大的创新动作:一是率先在AED产品上安装7英寸彩色大屏,开机后以动画和语音的形式提示操作步骤;二是率先开发物联网功能,即时监测AED的电池电量、电极片使用情况,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此外,迈瑞AED的开机速度和分析速度均为业内领先。首次除颤零秒充电更是迈瑞医疗的专利技术,在与死神赛跑的过程中,可以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系列创新之下,产品可靠性、易用性显著提升。公众担心的“不会使用”“设备丢失”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深圳AED模式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AED机箱不上锁,只有一个警示条,公众需要时直接拉开警示条即可使用,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急救设备。

  第二,AED产品的选择标准严苛。深圳要求AED必须带有定位功能、能够自主检测,同时简单易用。

  第三,深圳全市所有AED均可在远程管理平台上实时显示状态,包括设备的总数、故障情况、使用情况等均有细致的统计。

  目前,深圳市以平均每10万人80台成为了中国大陆AED普及率最高的城市。

  “深圳模式”走向全国

  近年来,AED的推广在法律法规层面得到的“支持”越来越大。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020年6月1日起实施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提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

  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各系统、各地区配置AED等急救设备的步伐加快,“深圳模式”开始走向全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提出,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

  《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提出,北京在2023年底前实现重点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北京市将初步形成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的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使用、管理体系,全市配置总量不低于5000 台,达到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不少于20台。

  除北京外,在深圳的示范效应下,全国主要城市都在加大公共场所AED的配置工作。深圳的经验也表明,相较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而言,AED的普及成本并不算太高,却发挥着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公众急救意识的提升、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普及AED的队伍中来,中国社会整体AED的配置密度将进一步提高。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