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在兴智学家庭教育:“4要4不要”黄金法则

在兴智学家庭教育:“4要4不要”黄金法则
2022年09月06日 16:41

  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助力,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兴智专注于家庭教育领域7年,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遵守“4要4不要”黄金法则:

  01 要关怀,不要干涉

  站在父母的角度,几乎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他们所做的事情,也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却没有多少人能感受到父母的“好”,更多时候,他们想着等有能力了一定要远离父母。

  这其中巨大的误差,根源在于父母是要“干涉”还是“关怀”孩子?

  干涉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以父母的阅历去强制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而关怀是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孩子的利益为主,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支持。

  举个例子,孩子晚上12点还在玩手机,习惯干涉孩子的父母会这么说:“几点了还在玩手机!别玩了,赶紧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天天就知道玩手机,要是学习有这么上心就好了。”对孩子来说,他感受到的是自己玩手机、睡觉的自由受到了约束,心里一定是不满的,会想尽办法摆脱父母的干涉。

  如果能换一个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的关怀,带给孩子的感受会完全不一样:“你一直盯着手机眼睛会不会不舒服?已经12点了明天还要早起上学,我担心你睡眠不足明天更难受,还是早点休息吧,手机明天也能看。”

  同一件事,父母的出发点和处理方法不同,孩子的反应也会完全不同。关怀会让孩子感觉到被爱,更容易往积极的方向转变。而干涉会让孩子变得逆反,让父母的期待落空。

  02 要尊重,不要放纵

  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一定是懂得尊重孩子的。有尊重才有教育,我们要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感受和选择,这样的孩子会有自信有自尊,也懂得尊重他人。

  但是尊重不等于放纵,事事都毫无底线地顺从孩子只会矫枉过正,变成对孩子的溺爱。

  尊重是有原则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给他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利,但不能放纵他的行为。一味地放纵只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自私、霸道。

  03 要分享,不要教导

  我们家长总是习惯去教导孩子,恨不得把我们知道的一股脑儿都灌输给孩子,以期让孩子知道“我们懂的很多,他应该照我们说的做”。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在追求“我是对的”。当孩子被教导时,他们的感受是“我是错的,我需要接受大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感受并不好。

  影响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分享,而不是教导。

  我们可以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和孩子分享我们的经验和看法,同时也真诚地倾听孩子的看法。让孩子从思考中获得内在的力量,只有内在的力量才能改变一个人。

  让孩子通过别人的信息去领悟,是特别有成就感的,远胜过直接告诉孩子“现在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早恋是没有结果的”。

  04 要邀请,不要要求

  要求隐含着期待和命令,对于被要求的人来说是被迫的、抵触的;而被邀请会给人感觉自己享有选择权,是被尊重的、开心的。

  现在很多孩子沉迷于玩手机、打游戏,看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家长都忍不住要求孩子放下手机。

  “别天天拿着个手机玩,出去运动会儿。”

  “我和妈妈弟弟要去打会儿羽毛球,你要不要一起?我们刚好可以组队打。”

  两种方式,哪种情况下孩子放下手机的可能性更大呢?

  在生活中多邀请孩子,而非要求孩子,既能带给孩子更愉快的体验,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也是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

  家庭教育中,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父母懂得用恰当的方式给到孩子支持和引导时,才能对孩子形成正向的影响,父母的爱和人生经验才能有效地传递给孩子。兴智家庭教育已支持超27万家庭收获幸福,未来将继续为实现三亿家庭幸福的愿景而努力。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家庭教育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