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犯罪活动如影随形,日趋严重,网络赌博犯罪及电信诈骗犯罪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部门对涉赌涉诈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逐渐增大,涉赌涉诈犯罪分子的活动方式、操作手法及反侦察手段也在逐渐升级,呈现复杂化、隐蔽化、分布式的特点,这给金融机构业务处理带来新的风险及挑战。
网络赌博
呈上升态势,形成产业化特征
网络赌博的整体态势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赌博网站会不断更新,旧网站刚被打掉,新网站就已经搭建。同时充值收款账户涉及的银行非常广泛。
另一方面,黑灰产业化操作,涵盖技术开发、线上客服、线下推广等多种职能人员,实际涉及欺诈、跨境洗钱等。反诈反侦查能力强,团队年轻,加之支付方式多元化,更增加了防控难度。
营运成本低、隐蔽化
开设网络赌场不需要物理建设投入,只需开办一个网站、一个服务器便可营运,且经营网络赌场远比经营现实中赌场更容易赚钱,更容易让赌客沉迷其中。参赌人员不需要到传统的赌博场所,只需要在家中或其他地方,轻点鼠标,便可以隐蔽自己的身份和地址,把一个虚拟人置于“赌博场所”,在网络上注册并通过网上银行等方式进行付款,无需携带现金到现场进行支付和交易,这无疑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模式分析:跑分平台
所谓“跑分”,就是犯罪团伙通过自建平台,招揽成员为其提供银行卡或支付账号,替“跑分”平台代收款,赚取佣金。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是为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非法资金转移的渠道。
诈骗分子通过“跑分”将赃款分流洗白,最后这些非法资金流向境外,增加公安机关追查资金流向的难度,尤其是随着涉赌涉诈收款及洗钱渠道逐渐从对公账户转移到对私账户,支付结算隐藏于个人日常消费,导致作案手段更加隐蔽,更加难以管控。
典型欺诈模式
近年来,电商交易成为洗钱新渠道,赌博平台控制人通过电商平台批量注册虚假商户,借用电商平台支付通道,以达到操纵组织赌博目的,再通过买卖银行卡账户进行层层离析。网络赌博组织利用电商交易系统对资金用途进行包装,用网购交易款的名义吸收赌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的主要渠道
从历年案件分析来看,仿冒型、交友型、交易型等传统类电信网络诈骗一直保持高发多发态势,同时网络贷款、金融投资等新型诈骗手段不断涌现。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电信诈骗主要有三个渠道:柜面渠道、网上银行渠道、手机银行渠道。
其中,柜面渠道,常见的诈骗手段,如通过公检法、洗钱等理由诱导客户转移资产;网上银行渠道,如通过购买或钓鱼获得客户信息,从而登录客户网银转账;手机银行渠道,如主要为网购快递理赔或退款为由,诱骗客户验证码或诱导客户直接转账。
电信诈骗场景的风险分类
纯盗用型
欺诈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购买及获取客户信息,盗取客户电子银行账户,操作客户账户进行转账,从而达到盗取客户资金的目的,比如早期的钓鱼短信。
主要特征:相关操作均为欺诈分子所作,设备及IP异常,金额较小。
纯诱导型
欺诈分子通过电话诱导客户操作,或通过屏幕共享指导客户操作,从而达到转移客户资产的目的,比如现在高发的杀猪盘等。
主要特征:相关操作均为客户本人所做,设备及IP无异常,金额较大。
盗用+诱导复合型
诈骗分子先进行账户盗用转移资产,若不成功则对客户进行诱导操作转移资产。
主要特征:欺诈分子操作和客户操作交错,当日设备及IP异常,一般带有内部互转交易。
涉赌涉诈运作模式分析
不管是网络赌博还是电信诈骗,最终欺诈分子的钱,都要进行洗白和离析阶段。从信息流可以看出,电信诈骗花样繁多,诈骗途径灵活,让人防不胜防。这些赃款的目的都是为了进行洗白。洗白的方式也非常多,如地下钱庄、第三方支付平台、商户收单等。
从资金流来看,资金流向会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上游账户,主要是收取被害人或赌徒的资金,呈现特征有分散转入、集中转出。中游账户主要是离析阶段,赌资迂回转移,呈现的主要特征有快进快出、资金过渡、多层流转。再经过层层分解,赌资通过多种渠道分散流出,转移到下游账户,进入归并阶段,采用分散转入、大额低频等方式。资金归集出来后会有洗白的操作,如平台打赏、购买虚拟资产等方式,有更大的隐蔽性。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在应对措施上,监管机构建立了“央行监管、行业自律、银行内控”三位一体的账户管理机制。2020年以来,涉赌涉诈及电信诈骗成为金融风控热点,这让银行机构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风险监测模型与管控措施,并落实具有实质成效的优化效果。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全面优化升级账户管理,对银行账户进行事前、事中、时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遏制新增账户风险,控制存量账户风险。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