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他这辈子注定要跟人参结缘。
他爱参如命——为它成长呕心沥血,变伐林种植为非林地种植;
他爱参如子——为它能在世上立足,把产品命名汉参;
30年来,张益胜以《神农本草经》为读本,逐渐在集安益盛药业培养起特有的人参文化——
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
祖国边陲,吉林省的集安市,隔江与朝鲜相望。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句丽遗迹装点着的古城集安,群山环抱,景色宜人,俗称“塞外小江南”。
9月20日,集安益盛药业麾下的益盛汉参化妆品精深加工联合体项目竣工投产。
这个项目属于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10大项目的重头戏。
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10大项目,是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在全国第一批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益盛这个项目投资2.4亿,占地210亩,生产厂区占地31500平方米,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乳化均质设备,整体生产过程全面采用自动化的生产设施,将生产效率、生产安全和产品的质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全面投产后可达到50亿的年产值。
竣工投产仪式上,益盛药业集团董事长张益胜脸上露出少有的喜色,他说,益盛药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发愤图强,这是益盛药业全体员工始终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关爱众生、诚信笃实、以人为本、创新为先的核心理念的结果,是益盛药业全体员工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30年来,他带领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群体,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把一个中药企业神话般地变身上市药企……
连绵不断,久久为功。
30年来,这位大山里的汉子始终如一,坚守信念,用心血为人参烙上“中国印”……
山之气——长白山紫气云霞孕育出的性格
是大山给了他灵感,
是大山给了他力量。
山的品格是蓄积,是包容,是奉献。
张益胜,1956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桓仁县桦树甸子乡。这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带着激情、信念和梦想,一下子扑进集安的群山中,1979年,担任集安县知青总厂生产科长,后来任精铸厂厂长、集安市就业局副局长、集安制药厂厂长、集安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4年,张益胜走上集安制药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的位置。上任时企业已经步入低谷,产品滞销,职工连续八个月未开支。是集安的大山给了他人生的启迪,我们守着长白山,生活在中药资源宝库中,我们的产品就是人参,这是中国的百草之王。他的案头有一本书,《神农本草经》,这是中国最早文字记载的人参,对人参药用价值说得非常清楚,这42个字,张益胜永世难忘:“人参,一名人衔,一名鬼盖。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志。久服轻身”。经过市场调研,企业生产开发系列产品,大力促进销售,不久,企业从低谷中成功突围。这时,人们突然发现,这位来自大山里的领头人,他有大山一样的品格,能包容,讲奉献,有办法,特别是他对人参情有独钟。
1997年,企业依法变更为民营性质的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张益胜成为董事长。
在博大雄浑的长白山脚下,关于人参的故事总是笼罩着一丝神秘。当地流传着“下有人参,上有紫气”的说法。
人参,不仅为人们带来了长白山的云霞紫气,更带来了白山黑水的瑰丽与神奇。自此,一心致力于发展人参品牌的张益胜被大山里的人们认可。
山之根——深植于华夏大地心系国家命运
水是有源的,山是有根的。
它深植大地,刀砍火烧,地震洪涝也巍然屹立;
它脉连千山万水,心系国家人民,永远有位有为。
益盛药业在药企中崛起,巍然屹立如一座大山。
益盛药业一开局就定下了“扎根传统文化,依靠现代科技,打造完整的人参产业链”的发展方针。张益胜发誓要把长白山人参品牌,做到中国的一流品牌、世界的一流品牌。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目标宏伟,需要站位高远。
张益胜跑遍国内外了解人参市场,他发现人参产品良莠不齐,产自中国长白山的人参居然蜕变成别的品牌在招摇,他吃惊,更是痛心。人参这种中药特色资源,是上天馈赠给我们中国人的宝物。企业要“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必须将人参“烙上中国印”。他给企业产品人参命名为“汉参”系列。命名“汉参”,是为了复兴中国人参文化,振兴中国人参产业。
企业二次创业,上游是种植,因为打上了中国的烙印,就不能有任何损害这个字眼的成分存在。
张益胜在对人参产业现状研究中发现,参农传统种参有三大弊端:
砍伐树木,破坏生态;参农多年无序开发,造成山林土地濒临枯竭;种植没有制定标准,对土壤、肥料不经检测,对农药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导致部分人参出现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
不把这三大弊端革除,就永远解决不了人参产品的源头质量问题,建立可追溯体系更不可能。
为了革除三大弊端,首先要改变种参的模式。益盛药业首家实施非林地的人参种植。自2006年到如今,益盛药业累计投资三个亿,已经种植的面积12000多亩,每年产新面积为两千亩。为了改良种植人参的土壤,专门研究发明人参专用有机肥,应用在人参播种之前,要进行1—2年的土壤改良。上了微生物有机肥场项目,更是为了防止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
首家非林地人参种植,没有经验,2007年到2009年,很多人参烂在地里,令人痛心。张益胜没有灰心,继续投入资金创立科研机构进行专门研究。
2013年,首批“益盛汉参”喜获丰收,2014年开始大面积产新。益盛药业的品种——汉参一号,在研发、创新和种参过程中,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体系形成,获得了近20项有机认证和国家专利。到2018年,企业的投入资金大部分回笼,并且开始大面积盈利。
非林地人参种植基地,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GAP认证的非林地人参种植基地,益盛药业被国家相关部门确定为“国家非林地人参种植技术引智示范单位”。
建立在可追溯体系上的益盛汉参,经国家权威机构连续检测,有效成分含量远远高于国家药典标准,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这标志着益盛汉参的内在品质,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准,而且具有可靠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这个结论验证了非林地人参种植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和完整性,从源头上获得了技术品牌的强力支撑。
参农与益盛签合同种植人参,参农空闲来参加公司劳动,还有工资。药业带动集安周边乡村扶贫和农业增产,拉动周边乡镇农民致富。
历经10余寒暑,益盛药业先后发明了汉参10大创新科技:要培育高品质人参,人参种源至关重要。益盛药业经过多年改良实验成功培育出抗病能力强,农艺性状佳的汉参1号良种,为非林地人参种植提供了优质种源保证。
为解决传统化肥、农药带来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问题,益盛药业研发出了人参专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肥。
益盛药业研发出栽参机来解决人工作业弊端,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人参种植体系……
具有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这样心系国家命运。
益盛药业这座巍峨挺立的大山,稳稳地根植集安大地。
山之魂——让古老药材人参焕发的新活力
人的精神境界赋予山之魂。
山的无私在于它孕育万物而不索取;
山的博大在于它编织希望给人感悟。
中游的运作,企业确立“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的神圣宗旨。为实现企业远大战略目标,在企业内部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人员聘任制、岗位工资制。坚持技术创新,设立药物研究所和技术开发协作中心,与国内20余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技术协作关系。对全部车间和生产线进行GMP改造。
张益胜致力于科技研发,他认为这是企业快速稳健发展的捷径。
经过科学论证,种植6年的园参,主要活性成分人参总皂苷的含量最高,年头再高逐渐降低。因此企业原料都是独家生产6年根人参。“益盛药业生产的振源胶囊,品种是单体Re,含量是人参根部的30倍。”
益盛药业在成立初期,就着手将《神农本草经》中对人参的功效描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与全国知名高校建立紧密技术协作,将人参的根、茎、叶、花、果全株开发出国药准字号产品,并分别获得发明专利,是化妆品行业唯一实现人参全株开发的企业。张益胜说:“对人参全株开发,在中国乃至世界我们是第一家,至今没有第二家。”
益盛生产的12种剂型,117个品种,131个批准文号的产品中,6个品种为独家生产品种;1个品种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1个品种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17个品种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益盛”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多年来,公司形成了益盛汉参种植、益盛永泰蜂业、益盛汉参化妆品、汉参产业园、益盛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六大板块的供应链格局,益盛药业围绕六大产业发展战略不断积累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将强劲的企业势能转化为服务人类健康的优秀产品,践行着一个医药企业对社会的崇高责任。
下游的运作,益盛药业建立四大营销中心:药品营销中心、食品和保健品营销中心、化妆品营销中心和中药饮片营销中心。
山在脚下,益盛药业在稳健发展;山外有山,益盛药业将广阔的世界拥入怀中。奋发有为,兼济天下。
益盛药业的服务宗旨,每个员工都烂熟于心:关爱众生、诚信笃实、以人为本、创新为先。四句话饱含着价值观、道德观、人才观、发展观。益盛员工据此远避喧嚣浮躁,遵循这个宗旨,敬业创新,公益担当,自强不息,稳健前行。
益盛药业在国家有难的时刻,总是勇于担当,汶川地震,非典流行,疫情突发,总能看到益盛药业在捐款捐药。
2011年3月18日,这位从大山里走来的汉子张益胜领导的益盛药业,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多年来,益盛药业获得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荣誉称号和三A级信用等级证书、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18项国家级荣誉。诚信,在益盛药业成为资本优势,促成高品质的合作与共赢,不断巩固和扩大营销网络。
2020年8月在云南召开的“2020全国药店周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年会、中国医药互联网经济年会”上盛大颁奖。益盛药业荣登“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成为中国中药企业的领跑者和引领者。
30年以来,中共党员张益胜先后荣获集安市劳动模范、通化市优秀党员干部、吉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当选为集安市十四届人大代表,通化市四届人大代表,吉林省十届人大代表。2021年当选吉林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协会会长。
他从大山里走来,他这辈子离不开大山。大山的情怀,磕磕绊绊陪同张益胜一辈子。
变伐林种植为非林地种植,是因为他爱参如命,为了让人参能够绿色生态,可持续生存,永远服务健康中国;
他为人参烙上“中国印”,命名汉参,是因为他爱参如子,为它能在世上立足,出色出彩。
高山仰止,大山赋予他灵感,给予他希望。30年来,他没有辜负大山,是他让古老人参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文/作者:李晓峰 王愉)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