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以创新科技为驱动力 让物流运输更具“智慧”

以创新科技为驱动力 让物流运输更具“智慧”
2022年10月12日 18:13

  “智慧物流既是物流技术层面上的创新,也是物流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作业服务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型升级的动力。”作为我国物流行业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智慧物流研发专家闫腾建对我国加快发展智慧物流的动因、深远影响、应对策略等问题有着自己独特和深入的看法。他认为,当下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智慧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其智慧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各个产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闫腾建拥有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背景,理论基础扎实,并积累了丰富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践经验,对智慧物流有着深入的认识与研究。在智慧物流时代,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以ERP为支撑,智能化技术把信息共享延伸至每个环节,包括源头、过程监控、实时调整、及时整合、及时送货、售后服务等的上下游全部过程当中,实现了整个物流管理信息联动的高效发展。智慧物流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赋予了物流系统近似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正因如此,闫腾建从业以来一直致力于智慧物流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成就,研发出一系列有效解决了行业实际问题,有力提升了行业科技化、精细化程度的科技成果,显著提高了物流、供应链的运转效率,使我国智慧物流体系更加完善,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闫腾建一直都非常重视运输决策在物流当中的作用。“因为运输成本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40%左右,占商品价格的8%左右,因此,好的运输决策会相应的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使物流运输的各项指标达到最佳的组合需求。”闫腾建如是说。

  物流运输决策中主要考虑的内容包括运输方式、运输服务商、运输路线的选择,以及运输计划编制及运输能力配备等。闫腾建表示,以往这些内容的确定主要是通过人工来完成,决策水平完全取决于调度员的能力、经验及责任心,同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计算、比对,工作量巨大,而且总会有计算较为困难的细节及遗漏的环节,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使最终的决策方案很难达到最优效果,从而影响了物流运输的成本和效率。而智能化技术的出现,使物流运输决策成为具有智慧的“大脑”,将其思维系统和执行系统链接在一起,代替人脑对物流运输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进而得出远远优于人工决策所得的运输方案,将物流运输推入了高精度、高效率的智慧时代。

  闫腾建研发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物流运输决策分析系统,可以说是众多物流运输智能化决策成果当中的佼佼者。在系统设计方面,闫腾建充分考虑了运输费用与其它物流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的互为利弊的关系,以运输相关联的各项大数据为基础,深度结合货物的自身特征及委托方的需求,从全部的总成本出发,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各项数据进行深入计算与分析,如货物品种及性质、形状,更适合什么样的运输方式;运输费用与运输时长之间的关系调和与取舍;运输成本因货物的种类、重量、容积、运距不同而产生的变化等。通过分析计算,得出运输费用与运输效果综合衡量的最优方案。

  同时,系统可一键开启智能路径优化引擎,根据货物信息、车辆信息、目的地等维度,利用时空大数据采集子系统,可对物流全程所需的空管道路信息、天气情况、航线状况、道路施工情况及目的地交通状态进行实时信息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与基础信息数据库子系统中所存储的数据进行实时比较,计算出最优行驶路线、配送顺序、运输载体信息、时间计划,并结合GPS系统将计算结果清晰直观的呈现,使相关负责人能够轻松获取所有决策信息,制定最优化路线和处置方案。

  据了解,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物流运输决策分析系统已经在国内众多物流企业、大型制造企业、地产企业等进行了广泛应用,通过运用该系统,相关企业可更好的搜集、掌握物流运输的实时情况,更加合理的安排货运路线以及货运时间,减轻数据分析及实时处置决策的人力成本73%左右,降低运输成本20%以上,提高运输效率34%左右,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闫腾建研发的其它技术成果同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在国内的物流业务中被广泛应用,在东南亚及非洲等国的物流领域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可以说,闫腾建的专业能力和研发成果,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物流行业的高智慧、高效率发展进程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闫腾建看来,智慧物流还有诸多待开发、待提升的环节,作为行业内的杰出青年研发人才,他将一如既往的深入到创新第一线,不断研发出更多更智慧的成果和产品,以推动全球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作者:张晨曦)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物流创新科技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