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大正,“擎住城市”的人们

新大正,“擎住城市”的人们
2022年11月29日 17:35

  最近,重庆人看得最多的可能不是卡塔尔世界杯,而是每天一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相比不停更新的病例数量,有一组数据被大多数人忽视了:

  目前,重庆已经发动了1.6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召集了51.7万名志愿者。

  这51.7万名志愿者,还有更多没有当上志愿者的人,就像当年在课堂上鼓起勇气举起手,迎着老师的目光,争取获得一个“站起来答题”的机会。

  如果,有这个机会,将自己置于更公众的场地,去医院、去学校、去办公楼、去一切公众认知里或者会“更有风险”的地方出一份力。

  这份力,鲜有簇拥、少有掌声,甚至可能没有多少人看见。

  那么你举手吗?

  121次“举手”,和113个人的“奔赴”

  11月16日,新大正物业集团的企业微信里,有121个人“举手” 他们要赶赴渝中区防疫抗疫第一线,他们的任务是“在2天时间里,清理出一栋闲置大楼,作为防疫抗疫服务点”。

  当天,首批77名志愿者集结完毕,组成12个保洁开荒小组、8个工程保障小组,负责每一层的垃圾清运、物资搬运、楼层清洁,以及现场电路检测、故障维修。后续又有34名志愿者赶往现场,这只上百人的队伍,开始了他们的“攻坚战”

  新大正志愿者团队连夜抢修配电设施

  他们叫这次清扫为“开荒”,就是用双手,让一栋闲置了数十年的大楼重获新生。

  说真的,如果你没有站在现场,你不会知道难度有多大,约等于在故宫修复一件文物。

  穿梭在堆积如山的垃圾堆里,他们没有迟疑。

  匍匐在臭气熏天的污水井前,他们没有犹豫。

  徒步走上没有电梯的12楼,只有汗水和脚步声互相交织。

  你可能会说,“清理、打扫、维修、搬运……”,似乎是太平凡了,不够荡气回肠。

  但它值得我们激赞。

  《孟子·公孙丑上》里有句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每一个志愿者的报名背后,都是重重顾虑,或是父母垂垂老矣,或是儿女尚小,或是最基本的,对危险的畏惧。

  我们都是肉体凡胎,并无金光护体。

  曾想报名参与两江新区的志愿者,熟悉的亲友们纷纷劝:不要去,现在很危险。

  在特殊时期,大家都赞扬为城市出力的人,但当这个人,会是自己挚爱亲朋时,也许态度会有不同。因为这些顾虑,新大正创新孵化中心24岁的小姑娘王容,去一线时甚至没有给父母说。

  831字的短信,和近40所学校的期盼

  “每一位,谁又不是谁的父母儿女,谁又不是谁的兄弟姐妹呢?”

  11月11日凌晨38分,新大正学校物业事业的大群里,事业部执行总经理袁瑞雪发了一条831字的微信鼓励团队。 整个事业部4500多名一线人员肩负着重庆近40所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疫情袭来,压力也随之而来。

  11月19日,由于电专新增校外抗疫服务点,需要应急支援,新大正成立了“电专突击队”,事业部助理总经理罗涛主动请缨带队,连夜组建了10余名志愿者,他们之中,有项目急需的保洁业务能手有后勤工作的熟手、也有专业条线的业务经理,能上的人都踊跃报名。

  全园区消杀、送餐保供、垃圾清收转运、设施设备抢修、突发事件应对、学子心理疏导……已经是常态,面临校区非常时期的管理,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工作。

  新大正学校事业部助理总经理杨泽凌说:“就拿送餐保障来说,上千人的餐, 部分宿舍楼是没有电梯的,几十斤的转运箱,只能靠工作人员上下楼往返。”

  在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里,物业人员和学校组成送餐队伍,每天把几十上百箱饭菜送到学校宿舍区。送完餐之后再收拾餐盒垃圾,往返十几趟是常态,厚重的防护服里全是汗水。

  忙不过来的时候,多少还是有点烦累。

  但是学生们懂得这份不容易,他们在微信群里纷纷发起,“嬢嬢们辛苦了!”每个人还得跟上三朵“小红花”,似乎要亲手把它别在嬢嬢们的衣服上。

  来自学生们的小惊喜

  在重庆电力专科高等学校,有同学在寝室门口留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疫情终将过去,繁花必定如常”。

  旁边躺着一只冰墩墩和星黛露,原来是送给物业人员的小礼物。

  看着这些画面,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被唤起了曾经的校园记忆,那些来自宿管阿姨、学校保安或者清洁阿姨的关心和爱护,在这个时候,似乎更加珍贵。

  而新大正的物业员工,也拿出了他们最大的努力。

  有人和学校后勤组成“保供轻骑兵”,开起摩托将抗疫和后勤物资运送到校园各区域;

  还有人变身“理发师”,为近500名留校师生提供理发服务……

  在西南政法大学周边街道,由新大正物业西政项目员工和社区共同组成的“红岩服务队”,为内1000多户居民清运垃圾、配送物资。80多岁的刘婆婆行动不便,他们就开着电瓶车给她送米、送菜、送油、上门做核酸、

  新大正物业员工与街道组成红岩服务队

  新大正的物业员工, 像老母鸡护娃娃一样,把37万名师生护在了羽翼之下。而他们自己的家人,还在家里翘首以盼他们平安归来。

  “发光者”的群像,和更多的“光点”

  11月中旬至今,在重庆各大学校、医院、机场等交通枢纽、公共场馆、公租房、市政街道等场所,新大正投入了超7000名员工。

  “疫”无反顾,这是一个“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集体。

  更难得的,还有更多发光的人。

  鲁新渝是新大正城南家园项目的一位退休员工,看着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奋战, 他不顾家人的劝阻,穿上防护服,加入小区防疫志愿者,协助物业人员进行出入口管理,引导住户有序出入,仿佛又变成了当年那个亲切的“鲁师傅”。

  在空港佳园公租房,一位78岁退休老师汤爷爷因病行动不便,且说话有障碍,只能靠书写沟通。新大正空港佳园项目经理汪霞主动联系汤爷爷,找出纸笔耐心将老人需要购买的生活物资一一进行记录,亲自送到老人的手里。

  在汪霞的带领下,项目的物业工作人员纷纷主动联系各自片区的“特殊居民”,为他们带来了安全感。

  新大正空港佳园项目经理汪霞询问汤爷爷的需求

  一个深夜,报业集团小区微信群里有人发现一组诗:

  谁不想,谁不想,此时此刻闲下来,落得清静;

  谁又曾想,来来去去电梯间,亲密的接触,陌生的相逢,狭小的空间;

  一切的愁,一切的怨,只为最初的初心,平安无恙!

  诗的作者正是新大正报业集团项目的一名维修工——平时里少言寡语的顾师傅,他白天穿着一身防疫服给住户送物资,晚上还背着一个大铁桶在小区消毒。疫情袭来,项目经理陈经理

  有业主自己做了个视频,记录他看到的感动。

  在全国3万多新大正的员工里面,有太多鲁师傅或顾师傅,他们擎起我们的城市,甚至,惠及“别人家”的城市。

  李寻通是新大正海南大健康项目,美兰机场的方舱实验室的后勤保障的一员。

  10月底,海南大健康项目接到海旅集团的紧急通知,需要一名有水电维护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团队一起驰援新疆,负责方舱实验室落地安装和水电后勤保障工作。

  这不是从家里到一个街道或一所学校,而是从地图的最东南到最西北,跨越3500公里,从熟悉的海南,去往陌生的新疆。

  但是他给家人做了工作,背上行李就出发了。

  很多人对物业的印象,就是服务一个小区,从未想过,他们其实也在肩负城市的重量。

  一个小区需要有人守护,一座城市更需要众人守护。

  那一个个身影,一幅幅画面,勾勒出擎住这座城市的人。他们在为我们奔波着、坚守着,也润泽着整座城市越发彰显温情。

  时代的浪打来,每个人都被裹挟向前,谁也没有办法独善其身。但总会有人站出来,守住底线,自己的,或者城市的。.

  我们感谢这样的人。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