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呼叫一架飞机到离自己最近的起降场等候,搭乘飞机飞往上班地点,这样的场景或许在将来就会来到。”中国商飞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谢陵就加入了团队参与飞控系统设计,如今他和曾经的同事、现在的创业伙伴刘十一博士一起创立了“御风未来”,希望带领团队在浦东完成一个梦想:让“打飞的”成为现实,创造出全新的交通工具。
在上个月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御风未来展出的国内首台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模拟座舱“惊艳四座”,坐入其内,戴上VR眼镜就能逼真地体验驾乘eVTOL飞行器的翱翔感。同时展出的M1飞行器二分之一缩比模型,更是将“打飞的”的梦想从图纸变成了实物。
被谢陵和刘十一寄予厚望的M1是一台设计搭载5人的eVTOL飞行器,预计明年3月可实现试飞首秀,科幻电影中“低空飞行”的场景正加速“赶来”。
“谋变”未来出行 我们希望当早期赛道的先行者
“eVTOL还处于早期,只有参与者越来越多,才能真正带动整个行业和产业链的发展,早期赛道需要先行者,我们希望当先行者。”谢陵从小对于飞机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一直构想各种新型的飞行器,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的学业后,在国家大飞机事业的号召下加入了商飞。从本科到博士都在研究桥梁的刘十一2014年来到商飞和谢陵成为同事,两人一直畅想各种飞机构型,特别在eVTOL领域,希望找到性能代价最小的方案。
2016年,谢陵和刘十一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定:自己创办公司,将自己的发明变成现实。带着自主研发的“可收放旋翼式垂直起降固定翼构型”,他们做出了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E5、E6,凭借安全性高、航时航程长、抗风能力强、挂载灵活等优势,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
“我们在商飞工作过程中,知道了如何通过设计保证体系来保证飞行器的安全,而创业过程也正是在实践这样的方法,例如我们在2020年做载人eVTOL飞行器的总体方案设计时,就首先考虑了安全性和适航可行性,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具备充分冗余的系统架构设计,并且在2021年5月份就完成了1/2缩比验证机的试飞,进行了控制和构型方面的验证,20个螺旋桨的构型目前也是业内复合翼构型里最多的。”谢陵说,“这也为载人eVTOL飞行器未来适航和尽快地落地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第一行代码、第一个元器件开始打造专属的飞控生态,在控制律(即最基本的舵面、电机控制规律)方面,谢陵和刘十一带领的团队发明了“基于模型预测的抗扰动全状态反馈控制方法”,该算法具备非常好的控制律重构能力,非常适合多冗余分布式动力系统,更重要的是,经过七年的飞控实际飞行,更为关键的飞控异常处理逻辑等方面有了大量数据积累,为载人eVTOL的飞控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也成为了团队在载人eVTOL赛道获得资本认可的重要筹码。公司一成立就被盛大网络、连尚网络创始人陈大年看中,投入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得到投资的谢陵和刘十一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在浦东成立了御风未来上海研发中心,专注于创造“低空出行飞行器”,“我们并不是在直升机的基础上去改造,而是要造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是打破传统,充满未来感的。”
2022年5月,御风未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至此,成立一年的御风未来已先后完成3轮融资,融资近亿元。
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 在浦东造出“载人低空飞行器”
在中国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稿)》后,《上海打造探索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中再次提到,在浦东、杨浦、闵行、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等区域,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包括空天利用,具体而言即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给了谢陵和刘十一极大的信心。
御风未来开发的是一个类似“汽车底盘”的“飞行平台”,平台本身可以飞行,能挂载包含载人座舱在内的各种载荷,以此实现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这样的技术路线在安全性和成本上都有明显优势。
受益于核心技术的支撑,2021年5月御风未来成功实现了载人eVTOL二分之一缩比验证机的首飞,完成了悬停、过渡和巡航状态的控制算法及软硬件验证,以及硬件系统在高原、低温等环境下的试飞。目前御风未来正紧锣密鼓地进行M1全尺寸原型机的设计和制造,预计到2023年初即可实现首飞。
相对于我国通航制造与欧美的差距,我国eVTOL技术已在弯道超车赛道上,业内专家也曾多次呼吁,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过程中,要大胆创新,率先引入新型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不仅是“打飞的上下班”的层面,eVTOL飞行器还可以提供低空客货便捷载运服务等,面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整个浦东的区域功能提升,创新开辟交通新领域。
“御风未来”团队在紧锣密鼓推进产品的同时,适航审定的关键环节也已经着手推进。据悉,该公司目前已与适航管理部门进行积极的对接,内部确定了适航审定基础,准备着随时“飞行”。
“为什么选择这个赛道?作为工程师,我们看到了技术环境已经成熟,就像新能源车发展的历程,国内电池、电控和电机三大件与国外相比已毫不逊色,新技术来到的时候,快得让人想象不到。”谢陵自信地说,“而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起飞。”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