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作为现代紧张生活之下有效的调节手段,同时为文化传播和精神传承提供了表现形式和媒介载体。如今,娱乐的确成为现代生活的标志,它已经溢出了屏幕,弥散到整个社会之中。
各企业商家绞尽脑汁给你快乐,什么事情都往娱乐化上走,吃东西娱乐化,购物娱乐化,甚至学习知识都要娱乐化。
我们打开手机、电视、电脑,遍地充斥着娱乐热点,恋爱的、情变的、生娃的、带货的,为了追求关注度,编造各种话题,变着花样炒作,有披着历史外衣戏说情爱的电视剧,打着学术名号抹黑英雄的自媒体,有靠噱头爆点撕碎传统与经典的娱乐节目,有借传统文化勾兑粗俗词曲的流行歌曲,“娱乐陷阱”无处不在,不管是猎奇、还是诱惑,就是让你快乐,让你上瘾。
种类繁复、数量庞杂的娱乐产品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填满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充斥着生活中的分分秒秒,在专业团队的精心设计下,冲破你的心理防线,不用思考瞬间产生快乐,这种肤浅的意识习惯,简化了人们动脑的环节,弱化了思辨能力,从而让人养成低级趣味的审美习惯,而这种习惯会慢慢拆解我们原有的价值体系,甚至能把一个人的远大理想打散,让其在快乐中丧失斗志。
娱乐让人快乐,快乐让人依赖,依赖就会懒得奋斗,当泛滥的信息冲击着你的头脑时,我们就会失去判断力,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当奇闻异事充斥着你的头脑时,你的社会信任危机就开始摇摆。
尼尔波兹曼作家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曾说过:“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现如今很多媒体正在用高科技手段不断给你推送“你最热爱的东西”,让你在快乐中丧失斗志,慢慢走向“躺平”。
没有营养或有着负效应的娱乐,就是以润物细无声、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攻破你的价值观体系,把一个有着优秀基因的人,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好的文化娱乐产品应在让人快乐的同时,给人以精神的正向引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防范“三观不正”“名利至上”和“泛娱乐化”“娱乐至死”的文化娱乐产品?面对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我们是否有高强度的“免疫力”?
娱乐本身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有其正向的价值和意义的,但当下,部分娱乐形态已经脱离了其本身的范畴,开始向众多严肃的公共行业蔓延。为了能博大家一乐,有的甚至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凡此种种都警示着我们,娱乐如果无底线,将会对中华文化意识形态形成了摧毁的作用,这将挑战着人们原有的道德水准,冲击着社会固有的道德底线,蚕食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热衷泛娱乐并不是根植于我们血脉的基因,而是后天养成的习惯,减少关注泛娱乐,多关注个人专业体系的信息,让专业、专注占据你的一整天,你的时间给了谁?谁就会给你回报。
(作者/电影导演 董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