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络病理论插上现代科技翅膀,创新成果助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络病理论插上现代科技翅膀,创新成果助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3年01月13日 18:06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两千年中医药发展史证实学术理论传承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内在动力。

  络病理论原创打通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脉络”。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的络病理论体系,应用现代科技揭示络病发病机制,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了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连花清瘟胶囊等通络药物,同时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循证医学评价,在临床重大疾病防治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络病理论传承创新研究是历史留给当代的重大课题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疾病和外感重症疾病中的病理状态及过程,络病理论作为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用药规律的临床应用理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经络、经脉、络脉、络病等概念,奠定了络病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创通络治疗方药,奠定临床证治基础,清代名医叶天士丰富发展了络病治法方药,但始终未形成系统理论体系,诚如清代名医喻嘉言指出:“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叶天士也感叹:“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既指出络病理论极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也指出未能系统研究的现状,络病理论传承创新研究成为历史留给当代的重大课题。

  系统构建络病理论属国内外创新性科研成果

  针对络病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未形成系统理论体系,指导难治性疾病辨证治疗的临床价值未得到彰显的现状,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诸多专家的共同努力,络病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果。2006年首次系统构建中医络病理论体系,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鉴定认为:“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属国内外创新性科研成果”。“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系统论述络病证治的专著《络病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初步建立起中医络病学新学科,形成了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两大学科分支。

   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为重大疾病防治打开突破口

  围绕学科分支之脉络学说,出版《脉络论》专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形成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原创理论。脉络学说揭示了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为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治疗重大疾病打开了突破口,证实以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胶囊为代表的通络疗法是改善微血管、血流灌注以及治疗心、脑、(糖)肾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的有效方法,完成了四大临床循证研究,解决了急性心梗无再流临床难题,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提供新药物,填补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快慢兼治、整合调律的药物治疗空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2019年“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该年度医药卫生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首次创立“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五位一体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成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典范。围绕学科分支气络学说构建,出版《气络论》专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已公示),形成指导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防治的新理论,成为络病研究史上又一重要的原创理论。

  络病理论成为络病学术研究史上第四个里程碑

  《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三大专著奠定了络病学说理论框架,推动络病学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成为建国以来中医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评价:“络病理论是继春秋《内经》奠定络病理论基础、张仲景首创通络方再到清叶天士丰富发展络病方药之后,络病学术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络病学》专著改编成教材列为中医药“十三五”创新教材,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国内40家高等院校开课,并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外院校开课,已累计覆盖学生3.6万余次。《络病学》课程获批新疆医科大学“思政示范课程”,列入河北中医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医络病学方向列入陕西中医药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络病学术创新产生的重大成果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及西医第9版《内科学》教材,有力地推进了中医络病学科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工作。

  学科学会蓬勃发展吸引国内外数万名专家致力于络病研究

  学术创新促进学会体系建设蓬勃发展,2004年建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12年建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建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2016年建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医药分会,现已在全国30省和96个地市建立络病专委会,先后在海外建立美国、加拿大、欧洲络病学会,形成了“国际-国家-省级-地市级”四级学会网络系统,围绕中医、中西医多系统疾病领域搭建起络病研究多学科合作与交流平台,形成了致力络病学术研究的数万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专家队伍。依托学会积极开展学术会议,自2005年首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举办以来,至今已十八载,在国内外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络病研究的热潮,逐渐成为领先国内、接轨国际的中医药品牌学术会议。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0日,美国络病学会揭牌仪式在北加州旧金山湾区的菲蒙市印象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理论创新促进国内外科研院所搭建络病及通络药物研究平台

  理论创新也促进了国内外科研院所搭建络病及通络药物研究相关平台,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围绕通络药物研究分别建立联合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立消渴络病重点研究室,辽宁中医药大学建立中医络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培育)学科,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立络病研究室。当前络病研究学术影响至临床多个学科领域,近40年络病相关研究论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显示出络病学术研究在临床各科疾病中产生出重大学术影响。络病理论作为中医学的瑰宝,源于先古,服务当今,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为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络病理论——这一历史留给当代医务工作者的宝贵财富,必将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中医药疾病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