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享受的愿望随之增加,国家也在着力培养国民的艺术修养提高国民的综合艺术素质。电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通过工业级的灯光、布景、拍摄与后期,进行了高完成度的视觉呈现。而电影摄影通常被定义为“制作电影的艺术和技术”,一名合格的电影摄影师不仅要向观众展示场景之间发生的事情,而且还要通过摄影机的位置,移动,焦点,灯光,构图和设备选择这些元素,从而影响到观众对所看到东西的反应。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方家诚,我会描述他是一位有着匠人气质的摄影师。他用最灵巧的心思,追求作品的至臻之境,在千万遍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后沉淀下最扎实的技术,并且继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方家诚接触摄影完全是兴趣使然。在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习时,方家诚初次接触到了摄影便被摄影艺术深深地吸引,从而坚定了他学习摄影的决心。总归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方家诚以专业课第7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摄影专业。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之后,方家诚觉得世界上的一扇大门突然为自己打开,完全沉浸在电影的天地之中。就像一位工匠千万次地磨炼自身技艺一样,方家诚也接受着老师最为严厉的训练。“商业大潮中就应该有一个孤岛,这个孤岛坚持艺术的东西,让艺术保持它的鲜活性。”在方家诚心里,电影学院就是这个孤岛。电影学院对艺术的坚持直接影响到方家诚本人的电影观,他坦言,在北京电影学院4年的学习中建立起了观察世界的方法:“在拍电影的时候,视角、看法、接触角度都会不一样,这是电影学院给我的。另外,当我工作时,会想要对得起电影学院这四个字。你始终知道有一条艺术底线在那里。”
方家诚的商业作品和参与的电影作品不胜其数。其中商业作品有:《甩客的哥》、TCL智享生活《同一种方式在一起》、北京市发改委朝阳区十四五规划宣传片、华纳音乐杨千嬅个人先导片、人文类纪录片《职人访谈录·第二季》等作品中担任摄影指导。此外,由方家诚担任摄影指导的电影作品有:《山下野兽》、《觅渡》、《寻雾记》、《沙巢》等。这些作品获得了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最佳外语短片、18届ISFVF国际影展最佳摄影奖、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学生短片、第15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年度新锐剧情短片第一名等。不仅如此,方家诚在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流浪地球2》中担任预置掌机、影像镜头设计员再一次证明了他在摄影行业不可小觑的能力。
方家诚对摄影师这个职业的专注,具体到实际的影片拍摄中,最突出的体现是他对于人的专注,和变焦距镜头的巧妙使用。方家诚表示:“什么时候变焦距是一门学问,没有任何人提示我,演员也不可能告诉我。我就看演员的表演、眼神和情绪,看话外的台词。”镜头的变焦和运动完全是现场那一刻决定的, 这需要摄影师对剧本和现场气氛的理解,更需要与演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完全是意念,就是人机合一,我想法到那儿,镜头就到那儿,构图不用任何调整的就到了。什么时候推,推上去怎么调整构图,对我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谈到创作意象的积累与获取,方家诚分享了他的拍摄经验。首先拍戏主要靠堪景、复景时的应变“感性地接近并理解”,重要的是与导演的沟通和相互提醒。“但说到积累、素养的话,我认为要多去看经典绘画,在那里面获得养分,电影摄影与它们的创作思路是很接近的。”
摄影师不仅要有技术能力,首先是一个文学鉴赏者。你不能判断一个剧本的好坏,也就很难和导演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我们能从其作品镜头语言的把控中看到方家诚对于剧本的熟练掌握和认知。这源于拍摄前认真的剧本解读与筹备,也源自于他扎实的文学素养和社会积累。翻看方家诚的社交账号,你会发现这个摄影师的兴趣点出奇广泛,从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宗教社会生活横跨到战斗机驾驶舱等军事知识,这也帮助方家诚在面对一个剧本的时候,能将自己的镜头真正地融入故事里,让演员的气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创作上,方家诚目前还有几个长片计划还在发展中。他表示:“我希望有机会制作部个人化的作品。当然我自己在未来几年也会准备写一些电影制作方面的书,包括电影摄影、影片分析等方面。”期待他在摄影行业的深耕与创新,找寻自己的发展之路。(文/王峙月)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