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能旺)“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草长莺飞季、燕园花开时。2023年3月,中国人文历史研究学者马书向北京大学图书馆赠首部《开轩:中国古代建筑门窗槅扇文化研究》系统专著。同时,中国古代建筑门窗槅扇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办。
本次赠书系马书在2021年出版的首部《开轩:中国古代建筑门窗槅扇文化研究》系统专著(共七卷),被列为人民出版社重点出版项目,入编“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论著”。该书耗时十一年之久,由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先生题耑。全书三千五百页,附图近八千张,约四十万字;收录门窗文献两千余扇,考查行程逾三十万里,时序横跨七千年,以博引、采集、定名、复原、赏析、解构等全景展现中国古代建筑门窗槅扇文化,是首部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门窗专著,弥补了中国古代建筑门窗史木作的空白。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强国必由之路。文化精神、物质总合者,首在建筑之文化。赠书仪式上,马书表示:“建筑之艺术乃凝固之艺术,立在梁柱,高在脊甍,以斗拱作飞升,以门窗为冠带,‘峨冠博带’则恰好完美呈现了中华民族的气韵与风范,能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之木作‘门窗槅扇’部分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共同价值,实属荣幸。”
北京大学图书馆受赠及合作办公室主任季梵表示:“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将倍加珍惜,让《开轩:中国古代建筑门窗槅扇文化研究》专著进一步发挥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重要作用,绘就出延绵赓续的历史画卷。马书老师的认知、见识和学识,以及严谨求实、务实,锲而不舍的研学方法与学术精神,更将激励北大学子和图书馆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踔厉奋发,善贷且成。”
同期举办的中国古代建筑门窗座谈会,与会学者嘉宾就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交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于涛方教授认为,马书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门窗的意义,不仅仅是令大家惊叹建筑结构的工技高超,赏析建筑艺术的图形瑰丽,而且能从古人的起居文化中汲取新的空间美学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国古建筑经历了千年的光阴流转与风吹雨打,成为了一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它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地方历史文化最直观的载体。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保护古建筑迫在眉睫,让古建筑流芳千古,是全社会、全民参与的共同义务。马书深刻把握了中国历史发展与中华文明演进主题主线。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朱亮亮博士认为,《开轩:中国古代建筑门窗槅扇文化研究》专著的出版确立了作者在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领域的学术地位。中华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人民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更是确立了该书之于民族意识中的能量之正。北京大学,非常希望像马书这样的学者能经常来给我们的学生交流授课,将田野调查的脚力实践精神和学术研究的脑力严谨精神同我们的学生做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的契合性。书香迢递,斯文在兹。马书潜心于中国古代建筑门窗槅扇美学当中,深知阐扬是一种使命,忝能知行合一,历近十载,躬身于泱泱华夏沃土,揽其山川之形胜,沐其人文之淳化。在璀璨的建筑文化中,马书用科学方法论证远虑和考量作出理论创造。他一步步管窥中国古代建筑门窗的嬗变之迹象、美学之渊源,坚信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唤醒激活、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附:作者简介
马书,一九八零年生,河南平舆人,中国人文历史研究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之门窗槅扇文化、中国古代家具文化、中国古琴文化、中国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字思想等领域。
主要著作及活动:
2007年《明清制造》,中国古代软木家具荟萃浅析
2009年《明清意象》,中国古代家具风格钩沉及衍生
2012年《坐观》全三卷,中国古代坐具文化,研究荣获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奖
2013年《文心飞渡》, 宋明家具风格美学研创之初探,荣获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奖
2017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坐境·中国椅子艺术展”清华美术学院首展
2017年,“坐观”系列家具作品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延春阁
2021年《斩钉截铁:唐宋元明家具风格的镔铁意象》
2021年《开轩:中国古代建筑门窗槅扇文化研究》全七卷
2023年《何以载琴:中国古琴操缦空间构置》
继将出版:
《东坡坐望:苏轼境况中的宋式家具构想》
《默夺:北朝至隋唐朝时期刊勒蠡测》全二十四卷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