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大幅贬值,是导致A股指数下跌的重要原因,每次只要人民币贬值,而且是单边贬值,指数的跌幅都相对较大,而影响最大的就是港股。但人民币为什么贬值?是不是我们货币宽松,老美收紧货币政策,利差扩大,所以我们的汇率跟进贬值?对于A股来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在2023年5月下旬的一个投资交流会上,易米开鑫价值优选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包丽华女士对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的数据做了梳理,以下是她对此作出的分析解读:
从宏观经济的频度来讲,可分为年度、季度,甚至月度和周度数据。从个人的经验来看,月度频次的跟踪数据相对来讲有效性较强。
中国的PMI数据,包括制造业的PMI和非制造业的PMI数据,在今年一季度维持了不错的走势。但到四月份,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制造业PMI掉到了50以下的区间。50以上代表经济扩张,50以下代表经济处于收缩状态。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指标,这个指标也反映了目前大家比较焦虑的一些市场因素。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一季度以来,经济的复苏还是在大家预期的区间,包括一季度GDP的比值还是在4.5左右,比当时市场的预期甚至略好一点。
但是到了四月份,首先是制造业的PMI掉到了50以下,其它的一些经济指标,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回落。比如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如果我们用工业增加值做两年维度的比较,两年就是相比于2021年和2022年的平均值来做比较,我们会发现四月份的同比增速,相比前三月份下降比较明显,同比增速可能只在1%左右。增速环比来看,更加指征现在经济的景气度情况,四月份相比前两年平均值的同比增速环比转负。这也反映出,进入到四月份之后,经济可能有更多受阻的状态。
我对于当下宏观经济的整体观点,其实就是四个字——冷热不均。不是说现在的经济又再次全面掉到了收缩的区间,只是在数据方面,体现有景气度的下滑。但其实经济已经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们还是从宏观经济构成的几架马车来做拆解,看现在每个经济的构成部分最新的状态。
几架马车里面,投资是很重要的部分,投资无非是来自于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从比例上来讲,制造业的投资占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部分,占60%-70%的比重。但大家可能会更加关注地产的投资。地产投资已经连续下降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今年以来,我们看到地产投资下降的幅度,还是在收敛的状态,但是收敛的状态比大家的预期晚一点。
其他的部分,包括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我们可以看到。四月份相比三月份,是有同比增速下降的,尤其是基建投资。
大家知道基建投资其实是整个经济的对冲项,经济越不景气,基建投资反而会越好。因为它是政策的工具、抓手。
对于政策层面来讲,如果觉得经济要往下掉,就会发力让基建投资的增速拉起来,来对冲其它部门带来的经济压力。但在四月份的基建投资数据里,我们并没有看到基建投资的增速持续往上走。所以这也从另一角度彰显出,目前政策当局对于经济状态,还是有自己的判断和把握的,并没有焦虑。
我们在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政治局会议的文件都能看到,今年一季度以来,政策当局对于目前的经济状态,整体来讲还是满意的。从政策的角度来讲,并不想用强刺激来刺激当下的经济,而是把整个经济稳住,保持比较良性的状态。所以,我觉得大家也不用特别焦虑现在的经济,我们可以通过数据表现、解读政策的角度去思考当局的政策取向。
除了投资之外,还有消费、出口这两驾马车值得关注。在消费这一块,今年前四个月的非制造业PMI都是比较高的状态,尽管四月份可能相比前三个月的值,稍微有一些往下的回落,但还是比较高。
前四个月的非制造业PMI最高到了56,整体来讲是比较高景气的状态。我们在反映消费的一些指标里,也能够找到不同数据维度的印证。比如社零数据,体现今年餐饮的消费修复还是相当不错的,餐饮的消费复苏远远好于实际商品消费。
从其他的维度来看,比如现在酒店的入住率和酒店单价乘积,也就是RevPAR数据,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在现在消费的部分里,线下的旅游或餐饮数据,包括酒店的数据为表征,其实有景气度相当不错的部分。尽管商品的消费恢复得不如餐饮的消费有弹性,但基本上还是处于复苏的状态。
接下来的这架马车是出口,今年中国的出口数据大幅超过了年初时候市场的预期。年初的时候,市场对于全年中国的出口判断是下滑的,但我们看到今年三月份、四月份的出口增速,大概是16%-17%的同比增长,非常亮眼。
在经济的韧性方面,大国经济体相比体量更小的经济体,有更多的韧性空间,也许我们对于一些发达区域,比如说美国,欧洲,对于这些区域的出口的增速是有一些压力的,但是,我们在一些一带一路的国家,比如说中东,东盟,包括非洲这些国家的出口,今年以来其实是非常高速的增长,所以也使得中国出口的大盘增速超越了年初时候市场的预期。
一些经济的部门,比如说是这种,非商品的,或者说是线下的这样的一些旅游零售的这样的一些消费,比如说目前还不错的出口的状态。
我们要正视中国眼下比较难解决的一些宏观焦点问题,最核心的来源于地产、青年就业率。
中国的地产部门,包括销售、前端投资,其实在2021年的下半年就已经逐步进入到下滑的区间,最早是因为在2021年的中期,当时出了地产三条红线的严监管规定,这样严监管的规定,打破了很多地产开发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运用杠杆的模式。
当时间来到了去年的二季度,也就是2022年的四月份的时候,因为特殊的原因,整个经济,受到了一定的重创,再到2022年七月份的时候,又陆续发生了断贷事件。也就是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过去十多年,在中国地产的牛市中一直运用的高杠杆商业模式被骤然打破。
于是乎,从2022年的七月份开始,很多地产民营企业,它们的有息借贷,包括银行借款,包括在市场上债券的融资都陆续发生了兑付风险。在发生了这样的信用兑付风险之后,高层的政策层面反应非常迅速。所以我们看到,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对于地产的产业政策发生了很大的调整。
现在进入到后疫情的时代,在今年前几个月以来,如果我们去看销售端的数据,其实是在修复的。一线、二线、三线,其实无论是二手房还是新房,都是有复苏的。但在不同的城市,复苏的进度有所差异。整体上依然是维持了复苏的基调,一线会好于二线,好于三线,比较偏远的四五线城市复苏的力度就更弱。
在后端销售端,二手房的复苏会好于新房。如果销售端的复苏要传导到投资,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尽管今年前四个月地产的销售都在同比恢复。但在投资端,房地产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是下行的。它下滑的幅度有所收敛,只是大家对于目前收敛的进展、节奏,还不满意。
我个人的观点很明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中国的地产,无论是销售还是投资,全年来讲还是能够实现弱复苏的状态,销售可能是非常弱的复苏,投资可能依然会有一定的下滑,但下滑的幅度会逐步收敛。
其次,就是关于青年就业率的问题,那可能是,从2022年以来大家比较焦虑的点,核心也是因为当前经济并不处于扩张的状态,可能对于年轻人的就业岗位,会有边际收缩的弹性。
以上,就是从我们的角度,我对于现在的经济状态,所做的梳理。当时间点到了现在,我们会发现,如果你从边界的角度来看,经济的景气度,相比于一季度末的时候,有环比走弱的迹象。但我们也不能说,所有的经济指标都在同步回落,我们依然是用冷热不均来形容现在的状态。
未来,我们也会保持观察。我们也相信政策当层对于经济的判断,应该是比较准确的,所以我们觉得经济应该还是会在比较偏稳的轨道上。我个人认为近几天,A股市场、包括海外,对于中国资产的态度过于恐慌。在过于恐慌的时候,大家可以参考比较近的时点,比如说去年十月份,也许过于恐慌的时候,反而是给了大家布局的机会。
(来源:看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