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九方金融研究所:关注财政的“乘数效应”——2023年10月金融数据点评

九方金融研究所:关注财政的“乘数效应”——2023年10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年11月15日 17:41

  2023年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市场预期为1.82万亿;新增贷款7384亿,市场预期为6400亿;社融、M1、M2同比分别增长9.3%、1.9%、10.3%,较上月分别上升0.3个百分点、下滑0.2个百分点、持平。从新增量及同比增速来看,10月社融数据和贷款数据表现略好于市场预期,但M1、M2的表现却相对偏弱。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观团队认为,相比于总量层面,金融数据结构层面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含义更值得市场关注。具体来看:

  首先,M1增速与社融增速走势分化,可能主要受基数原因及政府债发行影响。从历史数据来看,M1与社融同比增速走势多数时间比较一致,但10月在社融增速回升的同时,M1同比增速反而继续下行,二者走势出现了明显的背离。我们认为,社融增速的回升一方面源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2022年10月我国新增社融仅为9134亿元,为2017年以来最低值;另一方面,政府债的发行计入社融,但并不直接影响M1,这也是社融与M1增速分化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相比于社融增速,代表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的M1增速下行可能更值得关注。M1增速目前已经降至有史以来低位,这无疑反映出当前我国资金活化程度及流通速度仍然偏低。

  图一 主要金融数据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九方金融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九方金融研究所

  其次,社融结构方面,政府债券发行仍然是驱动新增社融的最主要因素。10月新增社融规模达到1.85万亿,创下有统计以来同期最高值,但其中政府债发行的规模就达到1.56万亿,较去年同期多增约1.28万亿。可以认为,10月社融规模的上行主要是由于政府债发行导致,除政府部门外的居民、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仍然相对偏低。

  图二 当月社融主要分项新增规模

数据来源:Wind,九方金融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九方金融研究所

  再次,居民部门新增贷款再度下滑,主要受到短期贷款拖累。10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规模为-346亿元,为有史以来同期最低值,甚至低于2022年10月的-180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规模为-1053亿元,同样为有统计以来同期最低值,这也是10月居民部门信贷扩张的主要拖累因素。而新增短期贷款表现较差,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从季节性角度来看,季末月份往往会出现信贷冲量的现象,而季末首月则会明显回落。今年9月居民部门新增短期贷款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或许透支了部分短期信贷需求。此外,10月居民短期贷款表现偏弱,可能同样反映出居民商品消费意愿较差,十一等节假日以及“双十一”的临近并未能带动居民的商品消费回暖。

  10月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707亿元,虽然表现好于短期贷款,但与往年同期相比,仍处于偏低位置。若不考虑去年同期的情况(2022年10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仅为303亿),2017至2021年10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均值为3861亿元,明显高于今年10月。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低迷,实际上仍反映出当前地产销售仍处于低位,这也与10月地产高频数据的表现一致。

  最后,企业部门仍是新增贷款的主要支撑,但企业贷款结构有所恶化。10月企业单位新增贷款为5163亿元,在当月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达70%,好于2022及2021年同期。不过企业部门的信贷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票据融资规模大增至3176亿元,明显高于上月及去年同期,在企业贷款中的占比也大幅提升;企业短期贷款虽然下滑了1770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规模实际上是有所收窄的,即企业短期贷款对于新增信贷的拖累程度减轻了;但是,与企业投资情况相关度最高的企业中长期贷款仅增长了3828亿元,明显低于上月及去年同期。

  图三 当月贷款主要分项新增规模

数据来源:Wind,九方金融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九方金融研究所

  总的来看,虽然10月的新增社融、贷款规模好于预期,但结构上却出现了一定的恶化,政府债券和票据融资的比重提升。并且代表资金活化和流通状况的M1同比继续下滑,目前已降至历史低位,10月金融数据的表现可能还是相对偏弱,这与已公布的PMI、进出口、通胀等数据的是一致的,反映出目前经济的内生动能仍然不足。

  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的还是财政政策落地的节奏和“乘数效应”。从10月的金融数据来看,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财政政策发力下,政府债(主要是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已经能够初步托住社融增速。而10月下旬出台增发的万亿国债中,有5000亿元需要在今年内使用,这将对一系列金融数据产生明显的影响:一方面,政府债的发行的过程中将直接带动社融,而下拨支出后又会形成M1;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存在明显的“乘数效应”,财政资金在投放到项目的同时,能够带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的配套融资,对社融、M1、M2等形成支撑。因此,后续财政政策的实施进度和“乘数效应”可能是短期内影响信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李枭剑(登记编号:A0740123050026)进行撰写,本公司对报告内容(含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不做任何陈述和保证。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报告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反映撰写者在报告发出当日的设想、见解和分析方法应仅供参考。同时,本公司可发布其他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结论有所不同的报告。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交易品种的买卖指令或买卖出价,投资者应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或作者无关,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关于九方金融研究所:

  九方金融研究所是九方智投旗下金融研究机构,以“聚焦金融、着力创新、引领行业、打造品牌”为指导方针,致力打造国内一线证券资讯投研力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成体系、可信赖的专业研究服务。研究所拥有超100人证券研究服务团队,研究范围涵盖宏观经济、行业公司、证券投资策略、指数与投资工具设计等领域。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