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党员主题活动侧记
乘借着“高铁开通”和“千万工程”的东风,文屏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发展到如今高铁千岛湖站“精美窗口村”和乡村振兴里的“领头羊”,“颜值”、“气质”还是“内涵”都发生了质的飞越,文屏村村民由原来的捕捞业、运输业向民宿、旅游产业转变,这其中,离不开浙江音乐学院的助力和扶持。
11月22日,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再次来到淳安文昌文屏,建立“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党员志愿服务基地”,通过校地党建联建形式,将党建工作融入乡村文化需求、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探索。
美育浸润,播撒音乐的种子在村民心里
淳安县,坐落于浙江西部,是一个生态和文化相融合的典范。在“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的指导下,淳安不断推动生态与文化的和谐共生。以其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县内的文屏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美丽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的师生们努力探索音乐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来到淳安县的第一站,国乐系师生们就深入文昌镇中心小学,与当地的小学生们开展交流,了解孩子们对艺术的认识和需求。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研究生们分享了自己对传统国乐的热爱与认识,通过展示乐器、讲述音乐故事,激发了小学生对国乐艺术的好奇心和兴趣。国乐系唢呐专业的研究生刘钿新,自小学习民族管乐,平时也会在网络平台以短视频形式分享传统国乐的魅力。“参加线下的美育教育活动,给了我更坚定的勇气,在未来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在授课的时候,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总会觉得,我用我自己的专业,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更给他们搭建了一个与音乐、艺术相通的桥梁,期待把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和使命传递给更多的人。”
今后,国乐系将在文屏村建立起一支党员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用实际行动支持乡村美育教育,用音乐浸润中小学生,在学生中播撒一粒粒艺术的种子,搭建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
丝竹润心,一场别出心裁的演出就此展开
种下文化的同时,同学们还以“丝竹心韵,文艺赋美”为主题,在文化大礼堂为文屏村的父老乡亲们带来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演出。
国乐系的党员师生们为村民们带来了吹打乐《农家乐》、二胡独奏《薰风曲》、器乐合奏《我的祖国》《青城山下白素贞》《象王行》、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琵琶四重奏《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国乐经典曲目,展现深厚技艺的同时,让听众们近距离感受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这场音乐会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让每位参演的学生深刻感
自2020年浙江音乐学院对接文昌镇文屏村至今,已在文昌开展音乐支教活动10余场,承办大型综合音乐会5场、文化下乡演出30余场,带动村集体及周边村民年增收800余万元,文艺惠民在文屏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
文艺赋美,实现艺术资源共享互通
“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村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艺术传承和传播者的责任。”国乐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琵琶专业副教授李跞老师说道。如何把音乐艺术留在乡村,走进村民心里,成为了他这段时间思考的一个重点。带着这样的思考,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的党员师生深入当地,了解村民们的需求。党员学生陈家烨感受颇深:“我能深切地感受到村民们对音乐艺术的喜爱和向往,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到乡村,带着他们一起学音乐。我也希望未来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在实处,为乡村振兴事业助力。”接下来,国乐系研究生党支部和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将通过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举办国乐工作坊、文屏村流动的音乐站等一系列的文艺演出、公益培训、研学活动,用艺术乡建的力量让文屏村换上新装。
“文屏就是我家乡,乡音乡情乡意浓;乡村振兴,生态康养,共同富裕圆梦想。文屏就是我家乡。”这是浙江音乐学院为文屏村量身打造的特色村歌《文屏就是我家乡》,这首村歌也道出了浙音师生的梦想,挖掘乡村文化的记忆与符号,探索音乐创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可能性,将优秀的艺术资源带到乡村,用自己的青春活力为构筑美丽乡村做出贡献。
“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享工作资源、交流工作经验,以多方位、系列化的互动,促进双方共同成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荣的党建发展新格局,助力文屏未来乡村的道路更加耀眼。”在党建联建签约仪式上,文昌镇党委书记兼高铁新区管委会主任方胜杰这样说到。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与淳安县文屏村的党建联建,不仅是践行“八八战略”决策部署,推动“千万工程”实施的一次重要尝试,还是将中华优秀国乐文化与文屏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的一次有力实践。国乐学子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专业学习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牢记青年的责任与使命,贡献青春和智慧。
文|钱艺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