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守好口袋里的“过年钱”,中原消费金融牢筑春节反诈防线

守好口袋里的“过年钱”,中原消费金融牢筑春节反诈防线
2024年02月19日 10:18

  春节期间,不法分子蠢蠢欲动,各类诈骗又将进入高发期,他们利用“层出不穷”的套路,企图开展年终“收尾”,对消费者而言,稍有不慎就会“中招”。在这期间,中原消费金融也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线上线下的影响力,带着大家一起拆解诈骗套路,为辛辛苦苦赚来的过年钱上一道安全锁。

  临近年关,难免有急用钱的时候,不法分子便利用用户这一心理,通过短信、QQ、互联网等渠道发布贷款信息,号称可以快速放款,以此吸引借款人。在与借款人取得联系后,让借款人提供个人有关信息开展“资质审核”,以示“正规”获取借款人的信任。然后以“资质包装费”“工本费”“贷款发放押金”“解冻费”等由头收取各种费用,而这正是典型的网络贷款诈骗套路。

  最近,罗某就遇到了类似的贷款骗局。居民罗某因为急需用钱在网站上下载了一个借款APP,并在该APP内按对方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以及自己的银行卡号,本以为自己能顺利提现20万元贷款时,一自称该APP客服的工作人员联系罗某,告知其收款银行卡号填写错误贷款已被冻结,需缴纳6万元保证金到公司的安全账户上方可解冻提现,待解封后,保证金会与贷款将一并返回。着急用钱的罗某信以为真,在对方的引导下载了另一个APP,并向该APP业务员先后转账2万元。万幸的是,在转账2万元后,罗某意识到了自己可以被骗,放弃继续转账,并立刻报警。

  中原消费金融在此提醒,放款之前先收费是贷款诈骗最常见的伎俩,贷款被骗受害人中,十有八九就是掉进了这个坑里。骗子抓住借款人急于求成,缺乏一定金融知识的特点,第一步先取得信任,号称只需要提供“身份证”之类的信息就可以拿到借款;第二步,编织各种理由,提前收取借款人的费用,通常以材料费、保证金等由头忽悠借款人上钩;第三步,当借款人将钱打入对方账户以后,骗子完成一轮骗局,快速消失。

  一旦发现自己陷入这样的骗局,首先要保持冷静,及时止损并收集证据,迅速报警,诸如骗子与你交流的短信信息,聊天记录以及通话记录、转账记录等等。其次,要及时更改自己的银行卡和其他支付平台的相关密码,防止骗子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套取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继续损害你的财产安全。

  天上不会掉馅饼,网络贷款有陷阱。春节临近,诈骗分子还会紧跟时事热点,话术剧本迭代更新,广大消费者务必重点防范。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大家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受骗。

  与此同时,中原消费金融也将在春节期间持续开展反诈宣传,增强广大市民的防诈反诈意识,岁末年初共同守护大家的过年钱,让大家都能平安喜乐过新年!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