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 外媒称,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迈克尔·巴尔发表文章说:“他(李光耀)最早注意到中国的崛起。”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2日报道,祖籍中国广东省的李光耀作为新加坡总理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如此描述他一家人对东道主的印象:“我们觉得他们和他们的习俗很陌生。”

  但在1976年首度访华之后,曾在英国接受教育的李光耀通过多次访华形成了对中国及其领导层的极深刻认识。李光耀1976年还与晚年的毛主席简单地握了个手。

  报道称,确实,也许没有哪一位国际领导人比李光耀更了解过去几十年中国的领导人和政治体制。李光耀总是能设法得到北京和华盛顿的支持。

  报道称,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访华行程,他把邓小平称作“改变中国和世界命运的伟大领袖”。邓小平的亲市场改革使今天的中国成为经济巨人。

  报道还写道,但他从未迷失于颂词,清醒务实的他也写到了中国官僚机构的局限性以及认识北京权力中心与各省关系的重要性。正是有这样的认知,才促使他成为周恩来逝世后最早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之一。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见识了李光耀在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创造的经济奇迹。中国领导人一直为新加坡的“有控制的民主”或“温和独裁”所吸引。许多高官长期认为,这样的体制应当是中共的最终目标。

  数十年来,每年都有大量共产党官员涌入新加坡考察,而两国一直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

  报道称, 一些西方人认为,中国也许有朝一日会接受西方式民主,但会讲汉语的李光耀并不认同这种看法。他认为,尽管“他们今后很可能致力打造一个更具参与性的政府”,但一人一票的想法对中国来说并不现实。

  李光耀在其所著的最后一本书《李光耀观天下》中说:“你怎么游说13亿人?”该书于2013年出版,当时他已经90高龄。

  报道称,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联解体后不久,李光耀已经谈到中国很快会挑战美国在亚洲甚至世界的卓越强国地位。

  当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李光耀亲自安排痰盂放在邓小平身边,因为他了解到邓小平有开会时清喉咙的习惯。

  报道称,新加坡外交官仍以他们做到了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坚定站在美国及其盟友阵营中而自豪。在一年之中的大多数月份,新加坡港口满是通过该地区轮换的美国海军舰船。

  除了李光耀的华人身份以及他对“亚洲价值观”——尤其是中国孔子思想——的信奉之外,富裕温顺的民众被少数精英掌控的模式对中国领导人极具吸引力。

  与此同时,作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这个亚洲城市小国正在快速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金融和商业关系。

  英媒:李光耀最早注意中国崛起称会挑战美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逝世(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台报:李光耀半生心系台海 遭羞辱仍以德报怨

  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 外媒称,李光耀与台湾间的相互情感之浓,绝非一般国际关系的计利算害能及,他不但全力以赴协助促成“汪辜会谈”,且始终关切台湾人民福祉,几乎如同自己的人民。台北本应感谢他,“汪辜会谈”并未如李登辉预期那样让台湾摆脱既有两岸格局,所以不但李登辉不报恩,反而发挥他一贯弃用性格,竟在汪辜会后不久的一次晤谈中,让李光耀感觉灼伤了耳朵。但李光耀从未因此怀恨台湾。

  据台湾《中国时报》3月20日报道,1972年,因尼克松震撼导致东亚形势丕变,台北亟须开辟新的国际渠道,新加坡立刻映入眼帘。

  报道说,李光耀在1973年瞒过华府密访台北,从此开启一段鲜为人知的深厚关系,尤其是李光耀与蒋经国及沈昌焕的私人情谊。这样的情谊得之不易,是台北高层精心培养,而李光耀则复以真情流露,有以致之。

  首先,新加坡与沙特阿拉伯能开展关系,就是透过台北居中,效率之高让李光耀印象深刻。其次是1975年后,新加坡军事训练移地前来台北,更是台北营建关系的重要步骤。在个人层次的投入亦不遑多让,李光耀对中华文化重新深刻体会,恰是得益于与蒋家及沈昌焕的交往,不但成为亚洲价值论的肇发前因之一,更是后来李光耀责成学界建立儒家文化研究的动力,之后时势变迁,乃成今日闻名遐迩的东亚研究所前身。

  报道称,国际关系的尔虞我诈,在双方领导人之间转化,成为一种彼此关怀、相互协助的友情,让李光耀在国民党政权经历翻天覆地变化后,仍总心系台湾未来,甚至不断代为绸缪。不料他反而引发不知情的后辈对他无情羞辱。像是李光耀对两岸统一大势的判断,以及撮合陈水扁与大陆的努力,先遭陈唐山以“鼻屎大的国家”等低俗之词羞辱,更为李登辉重要思想记录者邹景雯指控是为个人商业利益在牺牲台湾。

  报道称,李光耀从政大半生都与台湾结缘,早年他在新加坡独立奋斗过程中面对危机,盱衡时势,先有印尼与马来西亚的军事冲突环伺,又遭印尼军方策动爆炸案在后,接着以少数族群权益问题及华人在马来西亚发展前景问题难解,被迫独立建国,即逢印尼军事政变,政变连带波及华人而爆发大规模反华。在华人就是潜在第五纵队的想象中,如何延续新加坡的华人性,不但是政治课题,更是文明层次的重大挑战。

  报道称,李光耀对台湾的关怀超过国际政治,也超过民族大义,成为他生涯中一辈子的挂念,这岂是受抽象价值或部落主义所绑架的当代人及其万一的?

  (2015-03-24 11:37:00)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后李光耀”新加坡面对挑战

  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23日称,在离新加坡共和国建国50周年还有不到5个月的时候,李光耀的去世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怀旧意味的深刻反思,而不是任何严重的政治或经济上的不确定。

  据德新社3月23日报道,在过去5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狭小的富裕城市国家新加坡把它的成就归功于李光耀一个人的远见和领导力。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学副教授尤金·陈(音)说:“人民行动党曾是李光耀的政治平台,在1959年至1990年他担任总理期间,他使人民行动党成为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的同义词。这种政党、政府和国家的合而为一凸显了李光耀在人民行动党内和新加坡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大多数政治评论员相信,李光耀的去世所产生的影响不会像某些人可能预言的那么严重。台湾大学东亚民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布里奇特·韦尔什说:“他个人影响的衰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尤金·陈说:“此前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认为李光耀仍然在幕后发号施令。同样,人们会说,当我们进入后李光耀时代,挑战将会加剧。”不过,尤金·陈指出,不管李光耀健康状况如何以及是否在政坛有影响,新加坡的变革都在进行。他说:“今天的新加坡与李光耀在1959年至1990年统治的那个新加坡已经不一样了。”

  新加坡民主党秘书长徐顺全说:“就新加坡的政治而言,变革已经开始发生了。这并不是因为人民行动党放松了其对权力的把持,而是因为由于新媒体的出现,社会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开放。”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3月19日报道,李光耀患病已经有些时日了,他在幕后指挥新加坡政治的日子也早已结束。一段时间以来,比较年轻的几代人一直对言论自由受到限制感到不快,同时许多人对于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生活成本的大幅飙升感到愤怒。

  现在找到容许创造和创新的使命落到了李显龙的肩上。嚼口香糖被处以高额罚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以前老派嬉皮士装扮的游客曾经需要在机场把他们的长发剪短。

  在新加坡,此类沉重的大棒大多已经被抛弃。但是它们留下了刻板和墨守成规的传统,政府担心这样的传统会扼杀创造和创新。李显龙已经发动了旨在说服新加坡人放松心情和寻找更多乐趣的多项运动,这些运动的名义都是为了保持竞争力以吸引亚洲的外国投资者。而且他通常十分重视这件事情。

  现在,新加坡人将拭目以待的是,人们对李光耀以及他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恐惧,是否将随着他的离去而消失。

  (2015-03-24 11:27:24)

  

  【延伸阅读】外媒:李光耀与新加坡的组合——偶然中的必然

  英媒:李光耀最早注意中国崛起称会挑战美国

  当地时间3月23日,新加坡丹戎巴葛民众俱乐部,一名男子对着李光耀的遗像鞠躬。李光耀1955年首次参选,赢得丹戎巴葛区议席,自那时开始李光耀就以议员的身份一直为丹戎巴葛区的居民服务。

  视频:国际政要纷纷悼念李光耀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3月24日电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于3月23日因病去世,终年91岁,牵动关注。境外华文媒体表示,李光耀与新加坡的组合,看似历史的一场偶然,但这场偶然却为所有的国家社会必然会遭遇到的政经难题提供了令人无法忽视的特殊解答。李光耀辞世似乎是一个无可复制的传奇句点。

  加拿大《星岛日报》社论认为,李光耀终其一生都在“以小搏大”中不断挑战自我,为新加坡这一弹丸小国跻身世界一流而倾力拼搏。

  台湾《中国时报》24日刊文称,世人与新加坡老百姓对李光耀的最大肯定,即是他带领一个小岛国,由贫穷晋升到工业化国家,再到全球肯定的金融财政中心。等于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水平的过程。

  香港《商报》24日评论称,新加坡是个弹丸小国。在李光耀领导下,将落后岛国建成世界一流的发达地区,缔造堪称典范的文明社会。

  菲律宾《世界日报》24日社论指出,新加坡虽小,但是在一些领域却非常成功。原来的新加坡是一个肮脏的地方,现在却成为全球最干净的国家之一;在一些国际机构的调查中,新加坡公务员的廉洁度在国际上名列前茅。新加坡是中西文明结合的杰出典范。

  香港《大公报》24日社论表示,李光耀毕生具有三点非常明显的特质,即:爱国、务实和“铁腕”。分析指出,李光耀是一位最为成功的“洋为‘新’用”和“‘新’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典范。在建国和发展过程中李光耀从未忘记这点,从未忘记呼吁爱国。

  香港《文汇报》社论指出,李光耀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的批评不加理会,他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新加坡《联合早报》24日文章表示,世界各地在位和卸任领导人唁电和悼文纷至沓来,加上全球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向新加坡人证明,李光耀不只是东南亚一个弹丸小国的领导人,也是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国际政治人物。他多年来长袖善舞,以具领导人魅力的个性和才智,赢得了跨越时代的国际尊重。

  台湾《联合报》24日社论指出,李光耀与新加坡的组合,看似历史的一场偶然,但这场偶然却为所有的国家社会必然会遭遇到的政经难题,提供了令人无法忽视的特殊解答。李光耀辞世,这似乎是一个无可复制的传奇之句点。

  (2015-03-24 11:18:03)

  

  【延伸阅读】经济观察:李光耀“无形遗产”惠及中新经贸长期发展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和新加坡建交25周年之际,两国关系的奠基人、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走了。但可以预见,他为之付出无数心血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仍会有光耀未来。

  尽管建交时间不长,但新加坡和中国已发展成为各方面经济资源和要素高度互补的经贸合作伙伴。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的话来形容,这种合作关系之密切和成熟几乎“无出其二”。

  目前,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则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据中国官方数据,2014年中新双边贸易额接近800亿美元,同比增长5%,高于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

  此外,作为中国企业最早“出海”的目的地,新加坡一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也是海外中资企业最集中的国家之一。现在,超过3000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展经营。

  对中国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朋友圈”的努力,新加坡也及时“点赞”。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加坡是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之一。

  “两国经贸合作成就如此突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李光耀。”庄国土用“举足轻重”形容李光耀在推动中新经贸合作中的地位。他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即退居“二线”的李光耀是中新经贸合作的直接推动者,在一些具体项目上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研究员胡逸山看来,李光耀为新中两国经贸合作所作的贡献,不仅是推动建立了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这两个两国合作的范本,开创了国家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新加坡举办经济管理高级研究班,帮助中国培养了大批具有世界眼光和先进理念的管理者。这种“无形遗产”对两国经贸合作长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预见的是,在“后李光耀时代”,中新两国经贸合作将继续拓展和深化。

  庄国土表示,无论是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机制规则制定、平台建设,还是吸引外资方面,新加坡均有丰富的经验可供中国借鉴。此外,中国和东盟合作打造“钻石十年”也离不开新加坡的积极参与。

  “新中两国经贸合作的前景一片光明。”胡逸山指出,目前“一带一路”战略已进入务实合作阶段,而新加坡是传统的中转港口,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有很好的合作空间。新加坡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表示,新加坡与中国的经济紧密相连,在信息科技、知识产权和食品安全等方面,两国深化合作大有可为。此外,随着中国对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新加坡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智慧城市、物流、医疗等领域的优势,将丰富的经验带入中国。

  “新加坡是一个便捷的经商地点、低风险的投资平台”,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馆总领事罗德杰认为,新加坡可充当中国企业拓展东盟市场、走向世界的跳板,助力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化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完)

  (2015-03-24 11:12:41)

  

  【延伸阅读】印尼副总统卡拉对李光耀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英媒:李光耀最早注意中国崛起称会挑战美国

  图为当地时间3月23日,新加坡总统府前,新加坡民众排队悼念前总理李光耀。

  英媒:李光耀最早注意中国崛起称会挑战美国

  当地时间3月23日,新加坡丹戎巴葛民众俱乐部,一名男子对着李光耀的遗像鞠躬。李光耀1955年首次参选,赢得丹戎巴葛区议席,自那时开始就以议员的身份为丹戎巴葛区的居民服务了60年。

  中新社雅加达3月24日电 (记者 顾时宏)印尼副总统卡拉代表印尼对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当地罗盘新闻网23日援引卡拉在悼文中说,在李光耀领导下,新加坡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他的卓见始终鼓舞人心,对东盟国家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印尼第五任总统、现任斗争民主党总主席梅加瓦蒂对李光耀辞世表示沉痛哀悼。她缅怀李光耀生前不仅是她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导师。

  梅加瓦蒂称过去自己常与李光耀进行友好会谈,李光耀高度推崇苏加诺,有一次他曾说:“建设新加坡这样一个小国已经很不容易,何况那么庞大的印尼,我能体会到苏加诺总统建设一个独立自主和统一的印尼是多么艰难。”梅加也表示自己从李光耀的奋斗历程中吸取了很多经验。

  此前据海峡时报网报道,新加坡总理公署23日公告,建国总理李光耀于当天凌晨3时18分去世,享年91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天上午通过电台和电视台宣布,3月23日至29日为全国哀悼期,在这期间,所有政府大楼将降半旗,表达对李光耀的敬意。(完)

  (2015-03-24 10:54:30)

  

  【延伸阅读】李光耀曾为两岸“穿针引线” 随后急流勇退

  英媒:李光耀最早注意中国崛起称会挑战美国

  当地3月23日,新加坡中央医院的祝福角,贴满了祝福李光耀的卡片,李光耀当天凌晨3时18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享年91岁。现场哀悼的民众用相机拍下被祝福卡片围绕的李光耀头像。

  视频:国际政要纷纷悼念李光耀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3月24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回顾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无论1990年的“金门协议”,抑或1993年的“辜汪会谈”,都可见到李光耀“穿针引线”身影。

  报道称,早期两岸“偷渡”情形严重,不过因缺乏通报机制,遣返途中跳船事件频传。为避免悲剧重演,同年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于是在金门签署“金门协议”;不过,当时两岸未建立联系机制。已故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丁戴维曾在回忆录中提及,当时两岸渔事等问题的处理,其实都与李光耀有些关系。

  报道称,最为人津津乐道莫过于“汪辜会谈”。李光耀游说下,两岸确定了会谈地点,时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时任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随即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汪辜会谈,正式开启两岸制度化交流滥觞。

  报道称,在两岸交流逐渐步上轨道之际,李光耀也适时调整角色,选择急流勇退,逐渐退居“第二线”。

  (2015-03-24 11:00:22)

  

  【延伸阅读】朴槿惠将参加李光耀葬礼 韩媒:他曾赞韩国了不起

  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 韩媒称青瓦台表示,朴槿惠总统将参加3月29日在新加坡举行的李光耀前总理的国葬仪式。这是朴总统就任总统以来第一次亲自参加外国人士的葬礼。

  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3月24日报道,青瓦台发言人闵庚旭表示“朴总统计划出席29日下午2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的李前总理的国葬仪式,访问新加坡慰问李前总理的儿子——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等遗属们”。闵发言人补充道“李前总理是新加坡的建国之父,是一位世界级的领导人。他还六次访问韩国等,与韩国有着特殊的缘分”。

  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3月24日报道,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与韩国有着特殊的深厚缘分,在任期和下任后分别三次访韩。从朴正熙到李明博,韩国前几任总统均在新加坡或韩国见过李光耀。2006年李光耀还和当时指挥地方选举的朴槿惠(当时为大国家党代表)见过面。 此外李光耀还多次向政界和财界领导人提出好建议,促进新加坡和韩国关系的发展。

  李光耀于1979年10月,韩国前总统朴正熙遇刺身亡前首次访韩,当时希望强化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朴正熙向李光耀请求帮助。李光耀在2000年的回忆录《经济腾飞路》中如此评价朴正熙:“如果没有他,韩国也许不能实现产业化”。

  李光耀当时还访问了庆州,朴正熙想向其展示浦项制铁公司POSCO(当时为浦项综合制铁),特意从首尔乘坐飞机到浦项机场后乘汽车经过炼铁厂前往庆州。自尊心强的李光耀一路上一次也没将目光投向窗外的炼铁厂。结束了庆州之行,在回程路上李光耀看到“黄金田野”后对韩国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当时随行的金圣镇(前文化公报部长官)回忆起往事表示:“李光耀先生看着京釜高速公路两侧满是金黄稻穗和红色辣椒的秋日田野,脸上的表情充满羡慕和傲气。”

  1986年李光耀对着手改革开放的越南人民表示:“要向朴正熙学习”,并在多地介绍韩国的成功事例。根据90年代中期见到李光耀的新政治民主联合常任顾问郑大哲的说法,李光耀当时称赞韩国“是在‘无’中创造出‘有’的了不起的国家”。

  李光耀对韩国历届总统也提出了好建议。卢泰愚前总统曾问及“新加坡是如何解决腐败问题的”,他回答说“先要保持高级领导层的清廉,如果在部下面前不能保持清廉,一切都只是浪费时间”。李光耀总理曾与金大中前总统就民主主义有过争论。李光耀1994年曾在美国政治评论报刊上投稿,认为“亚洲价值”要追赶西欧国家,可以限制国民的部分政治自由 。当时,任在野党领袖的金大中也在同报刊上发表“不存在为实现经济增长而限制民主主义的亚洲价值 ”进行反驳。海外媒体对亚洲两位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的争论显示了极大关注。

  李光耀曾指出过韩国的问题。他曾说韩国的劳资关系无法达到日本劳资之间的合作程度,还指出:“韩国也应该像美国欧洲那样投入透明的经营体系,但韩国企业还是习惯把非正式关系凌驾于正式的法律规定之上”。他认为应该恢复国民性信赖,即应该保障成功的人与不太成功的人、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与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雇佣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公正关系。他建议说“如果能恢复这种信任,韩国将会再次发展”。

  李光耀生前贯彻的历史哲学也有很多地方值得韩国等国家参考。新加坡曾被英国殖民统治了150年,太平洋战争时受到了日本侵略,但并没因此怀有对历史的怨恨,而是将此作为发展的动力。虽然他对日本表示“我们绝不会忘记占领时期日本的残暴行为”,但却更重视实利。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曾屠杀了大量中国年青人,上世纪60年代,李光耀为接受日本的道歉和补偿访问了日本。

  当时的日本池田首相用5000万美元的赔偿代替了道歉。虽然补偿非常少,也没能获得正式道歉,但为了吸引日本投资,李光耀接受了这些条件,并为增进与日本历届首相的关系而努力。但是,他一直愤怒于日本政府不就历史问题进行道歉。他说:“虽然道歉是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后悔、遗憾只是现在的主观感情的表现。不承认错误的日本的态度增加了人们对将来日本意图的疑问”。

  (2015-03-24 10:54:43)

  

  【延伸阅读】朝鲜总理就李光耀逝世向新加坡总理致唁电

  英媒:李光耀最早注意中国崛起称会挑战美国

  资料图片:当地时间23日凌晨3时18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逝世,享年91岁。

  中新网3月24日电 据朝媒23日报道,朝鲜内阁总理朴凤柱就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向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致唁电。

  据报道,朴凤柱在唁电中表示,李光耀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缔造者,是朝鲜人民的老朋友,谨此对李光耀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遗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生于新加坡,是新加坡首任总理,曾任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被誉为“新加坡国父”。 朝鲜和新加坡于1975年建交。

  当地时间23日凌晨3时18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逝世,享年91岁。

  (2015-03-24 10:42:16)

  

  【延伸阅读】英媒:“后李光耀时代”李显龙面临诸多挑战

  英媒:李光耀最早注意中国崛起称会挑战美国

  图为当地时间3月23日,新加坡总统府前,新加坡民众排队悼念前总理李光耀。

  中新网3月24日电 据外媒报道,新加坡“国父”李光耀23日离世,加坡将举行六天悼念活动,29日国葬。分析称,李光耀辞世,使其执政风格不同的长子、现任总理李显龙面临诸多考验,下届大选,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将遭遇反对党强大挑战。

  报道称,新加坡民众23日默默地哀悼刚刚去世的李光耀。政府宣布了为期6天的全国哀悼活动。

  现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表示:“我们将不会看到跟他一样的另一人。”

  “对许多新加坡人乃至其他许多人士来说,他就是新加坡,”李显龙表示。他一度哽咽,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年63岁的李显龙自2004年当选总理以来主政至今,之前他曾出任一系列高层职位,包括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

  报道指出,李光耀去世使李显龙所在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随着新加坡成为一个金融中心和不断壮大的亚洲富人群体的聚居地,收入和社会不平等日益加剧;政治制度多元化程度亟待提高等。

  “政府正在为新的政策方向绞尽脑汁,这些政策方向将影响全体新加坡人,”经济风险咨询公司分析称。

  报道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面临着今年或明年举行的大选,届时该党将遇到反对党的强大挑战。在2011年举行的选举中,各反对党总共赢得了40%的选票。

  新加坡最大的反对党工人党致函李显龙表示慰问,称:“他的逝世标志着新加坡历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报道同时指出,虽然执政风格与李光耀不同,但李显龙一直是一位非常能干、受到普遍尊重的领导人。作为社交媒体的积极用户,李显龙具有一种集思广益的风格,经常试图与公众展开对话。

  (2015-03-24 10:06:32)

  

  【延伸阅读】李光耀看台湾:蒋经国沉默冷静 陈水扁是“赌徒”

  英媒:李光耀最早注意中国崛起称会挑战美国

  资料图:李光耀。

  中新网3月24日电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在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眼里,台湾最近四任领导人中,评价最高的是蒋经国,评语是“沉默冷静、想法务实、善于识人”;而评价最低则是陈水扁,评语是“赌徒”,因贪污丑闻自毁声誉,还孤注一掷推动“台独”。

  根据新加坡国家档案馆2013年出版《新加坡选择了李光耀》一书,李光耀认为,蒋经国从不摆出思想家的模样,但想法务实,社会知识丰富,善于识人,确保留在身边都是可靠之士,随时愿坦诚提出己见,哪怕是逆耳忠言。蒋经国在开口前,必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绝不信口开河。

  至于李登辉部分,李光耀评价是“抒发分离主义的情绪,低估中国统一的意愿”。李光耀观察,在李登辉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12年内,公开抒发一直在台湾潜伏着的分离主义情绪,但李登辉低估大陆领导人和人民实现统一的意愿。

  在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美国密电披露,李光耀2007年与美国亚太事务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会面时,曾批判陈水扁是“赌徒”,可能会“孤注一掷”推动台湾独立。

  至于马英九,李光耀在2008年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针对马英九的期待表示:“我们必须看看他在发生危机时如何回应,那才是领导人受到试炼的时刻。”

  (2015-03-24 09:55:33)

  (原标题:英媒:李光耀最早注意中国崛起 称会挑战美国)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赵黎平开枪送别李某某

他曾是公安厅厅长,他曾合法佩戴手枪,他曾出版小说和诗集,他曾以杂文集《大梦谁先觉》获最佳图书提名奖。他文武双全,脱掉警服数年后,他竟然还有武器,开枪送别了28岁的女子李某某,他64岁的人生,揭开了最魔幻的一章。

不再光耀

为父亲,也为国父,李显龙以生硬的华语,在讲话中数度哽咽:“由始至终,李先生最关心的就是新加坡的存亡。他把一生奉献给新加坡,致力团结全国人民,激发大家自力更生。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成功从第三世界晋升第一世界,成为一个让人民引以为豪的家园。”

中国人为什么患坏消息综合征

美国尼尔森发布用户习惯报告,称中国网民最喜欢发布负面产品评论,也只有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媒体上暴力、凶杀、灾害、灾难的新闻总能激起更多人的关注兴趣

中国现在需要强势的习近平

侠客岛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进行了一番对谈。这番谈话,从最近在中国互联网上因“乌龙”而火了一把的李光耀先生谈起,对新加坡带来的启示,以及习近平所推动的四个全面,强势反腐的意义,进行了一番剖析

  • 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最能打?(图)
  • 桥本隆则:李光耀的远见引领一代人
  • 盘点二战中那些沉没的日本航母
  • 对每一个离开的城市我们都有“乡愁”
  • 李敏镐与missA成员秀智恋情曝光(图)
  • 男人为什么都认为我应该倒贴
  • 日本人学腌咸鸭蛋失败的囧事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