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专题 > 正文

中共青海省委:青海各族人民不会忘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4:02 新华网

  青海各族人民不会忘记

  中共青海省委

  小平同志生前唯一一次青海之行,距今已32年了。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周年的日子里,回首当年,他老人家视察青海时的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他对青海工作的指示,仿佛有一股力量,推动我们在建设青海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1966年初春,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文革”前夕,3月的高原仍然寒风萧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薄一波、刘澜涛等同志陪同下,冒着料峭春寒,于3月29日来到了古城西宁。

  3月30日,火车从西宁出发,向西飞驰。

  在列车中部的一节车厢里,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的负责同志杨植霖、王昭、高克亭等正在向邓小平同志汇报工作。汇报内容很广,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给青海经济带来的损失,到省委、省政府为恢复经济所做的努力;从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到三线建设进展情况;从柴达木资源勘探与开发到青藏铁路建设;从“三五”计划建设目标到目族工作……。邓小平同志静静地听着,有时赞赏地点点头,或者插上一两句话。在座的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和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也不时插话,询问一些细节,或者作些说明。虽然他们此行主要是视察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情况,但小平同志也同样关心着青海省各项事业的发展。汇报结束后,小平同志郑重指出:“青海工作最根本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把农业搞上去,另一个是解决民族问题。”

  “农业上不去,大开发就有困难”

  在此次的青海之行期间,邓小平同志对50年代末弄虚作假成风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青海是“大跃进”的重灾区,不顾省情、不切实际的蛮干不仅造成工农牧业生产的大幅度滑坡,也使群众生活遇到严重困难。调整后的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和西北局的指示,压缩基建,发展农业,狠抓粮食生产,只用3年多的时间,就使粮食产量由1961年的7.9亿斤增长到13.42亿斤,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对此,小平同志非常赞赏,充分肯定了青海省委坚持实事求是扭转困难局面的做法。

  农牧业是当时青海的主要产业。如何发展农牧业,是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的重点。省委第一书记杨植霖详细汇报了“三五”时期青海农牧业的发展指标。按照青海省“三五”计划要求,到1970年,全省按农业人口计算,每人搞到一亩亩产500斤的水地,一亩亩产300斤的垴山地,一亩亩产200斤的水平梯田,全省人均占有粮食800斤;全省人均占有羊毛20斤,肉食品生产再上新台阶;要加速发展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小平同志仔细地听着,并反复询问、核实农牧业生产的各种数字,比较各种数字之间的关系,他一再表示:发展农牧业,“你们的潜力很大”,牧区人口每人每年仅羊毛一项就可收入四五十元;农业区“川水地潜力大”,农业生产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

  邓小平同志对柴达木资源的开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50年代中期开始的柴达木资源开发,虽然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的挫折,依然表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当杨植霖同志汇报到交通运输是制约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并要求早日修建青藏铁路时,邓小平同志同意省委“三五”后期开工修建的设想,但他进一步指出,要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本着节省钢材,节省投资的原则,搞轻轨、窄轨,站与站的距离远一点,站台也搞简易的,用内燃机车,先起过渡作用,用10年再说。要求省委和铁道部先算个账,搞好规划。

  当谈到资源开发与农牧业关系时,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50年代末的经验教训,高屋建瓴地指出,柴达木盆地作为将来的大工业区,要大力发展农业,“农业上不去,大开发就有困难”,强调了农牧业在资源开发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他的这些话,今天读来,仍然言犹在耳。

  “改变面貌的关键是解决民族问题”

  3月29日晚,下榻胜利公园招待所的邓小平同志,被当天《青海日报》刊登的长篇通讯所吸引。这篇题为《穷则思变,治山治水》的通讯,报道了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的群众自力更生、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事迹,突出展现了沙连堡党支部书记马木华等少数民族干部的风采,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了邓小于同志,使他从中看到了青海振兴的希望。

  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藏、回、蒙、土、撒拉、哈萨克等是我省世居的少数民族,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挑唆、分化及其他一些历史原因,各民族间相互仇视、相互对立,隔阂很深,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着青海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青海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非常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西去的列车上,小平同志听取青海省委工作汇报时,对当地的民族问题特别关注。他一再指示要在西宁多办街道工业,使回族群众能够参加工业生产;指示要注意发展牧区经济,改善藏族、蒙族群众的生活广当杨植霖提出省委、省政府决心要在“三五”末期改变青海面貌时,小平同志指出:“改变面貌的关键是解决民族问题。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本民族的领袖人物,解决民族问题是不可能的。大队要有大队的领袖人物,公社要有公社的领袖人物,就像你们报上登的化隆德桓隆公社沙连堡大队回族党支部书记那样的人物。要选派那些优秀分子,特别是青年,让他们去参军,参加工厂劳动,到军队、工厂这两个熔炉中去锻炼,让他们学汉文,也学藏文,让他们读毛主席著作,逐渐地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变成工人阶级,然后再派回本社、队工作,使每个大队都有这样的骨干。……所谓改变面貌,首先要改变这个面貌,这是基本功。你们说把青海建设成为真正巩固的战略后方,这是个标志。”

  “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邓小平同志一行来到了海晏。走下火车,换乘汽车向著名的金银滩草原驶去。一支隐姓埋名的队伍,一批优秀的科学家连续几年奋战在这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他们手中诞生。这就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邓小平同志来视察的时候,已经研制出原子弹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制氢弹,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工作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站在海拔3200多米的金银滩,遥望茫茫草原和远处起伏的群山,邓小平——这位6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竟像年轻人那样兴奋不已。他告诉随行人员:原以为核基地一定在山沟里,没想到是在辽阔的草原上。这里与当年长征时我们走过的毛儿盖差不多。

  在国家二机部和221厂负责同志陪同下,邓小平同志兴致勃勃地视察了核基地模型厅、实验部、生产部、一分场102车间等。刘西尧、李觉等同志向他介绍了基地党委贯彻毛泽东、周恩来指示,加快氢弹设计、研制工作的情况,邓小平同志听后非常满意,他高度评价了我国科学家发扬学术民主、群策群力、求实探索的作风。视察中,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基地的建设和正常运转。当他踏进厂区,看到前来欢迎的人群时,生怕因自己的到来影响正常的科研和生产秩序,当得知都是不值班的职工和职工家属时,才安下心来。他告诉基地负责人,自己只是走走看看,不要惊动太大。看到厂区树少,他一再提出要多种些树,多组织职工家属生产,提高生活用品自给率。他还一再勉励王淦昌等科学家为国家核工业的发展出力,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并要求基地领导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视察结束后,应厂领导的请求,邓小平同志欣然命笔,为核基地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遵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不仅为发展我国核工业指明了方向,而且也表达了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期望。

  邓小平同志视察结束,离开青海后,当年的12月,核基地按预定方案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5月,又制造出第一颗氢弹。1967年6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第一颗导弹空投氢弹试验,为我国争了光。

  邓小平同志视察青海时间虽短,却将他的足迹、他的深情永久地留在这片土地上。他的可贵思想,虽然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在当时没有实现,但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了邓小平同志发展农牧业、开发资源、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使全省农牧业生产、资源开发工作以及其他各项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青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业上,制订了“稳耕地、攻单产、建基地、增后劲”和狠抓粮食生产的方针;在牧业上狠抓“四配套”建设和防灾基地建设,走建设养畜的路子。省委把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作为促进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走出了高寒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成功路子。1996年,全省粮食产量12.4亿公斤,大大超出了1965年的水平。目前,柴达木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实现青海粮食自给的大农业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资源开发已全面展开,相继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启动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遵循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加强了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成功地解决了平叛扩大化的遗留问题,清除了“文革”时期在民族宗教工作中的“左”倾思想,恢复了民族宗教工作的正常秩序。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积极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全省6个自治州领导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全部干部的75.3%,在民族自治县和州属各县领导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79.2%。

  32年过去了,可以告慰邓小平同志英灵的是,今天的青海日新月异,明天的青海一定会比今天更好。

  《回忆邓小平》(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版

  /p>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