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马维坤 姚笛
1995年春天,民勤县个体经营者李培瑞承包下了腾格里沙漠边缘的6000亩沙滩地,满怀信心的作规划、修林带,准备治理好沙滩搞开发。然而,6年过去了,如今,沙子没治住,他自己还背上了250万元沉甸甸的债务。
“风沙太大了,辛辛苦苦推平的地,种下的树,一场大风就全给埋了,一切又得重新开始,一年里这种人与风沙的拉锯战得打上十多个回合,不算人工费,每年仅苗木等损失就近30万元。”李培瑞说,其实与风沙斗他并不怕,可是6年来他始终得不到外界的有力支持,感觉自己是在孤军奋战,这是最让他难受的。
“虽然没什么成效,可投了那么多资金,花费了那么多心血,我怎么也无法决定放手”,李培瑞内心矛盾重重:“但是单靠一己之力又是无法与风沙对抗的”。李培瑞说,也许我走的肯定是一条失败路,除非我心中的三个期盼都能实现。
一盼有资金支持。李培瑞说,民间治沙,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私营企业本身就贷款难,治沙贷款就更难了。到政府部门找投资吧,人家又说你是私营企业,国家的钱可不能往那儿投。李培瑞苦恼地说,民间治沙也是在保护生态,效益是社会共享的,为什么就不能和国营造林一样给予支持呢?
二盼有技术指导。李培瑞说,1995年,我种下了1万株毛条,1万株榆树,可因为不适合碱性土壤全部死掉了,如果有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我也不至于受到这样的损失。李培瑞也想招几个学林业的大学生,可人家一听是治沙的私营企业,没人愿意来。李培瑞说,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整天又忙着国营林场和公有林的技术指导,像他这样的个体户,根本就排不上号。“没有技术指导,治沙真是事倍功半”。
三盼多些民间治沙人士。李培瑞承包的6000亩沙地听起来挺大,可是站在实地一看,只是沙海边孤零零的一块“小巴掌”。李培瑞说,要是能多有一些民间治沙者和我一起干,规模一大,风沙自然小了,治理难度也会减小许多。可是他等了6年,始终再没出现第二位投资治沙者。“人家看到我这样的境地,还敢来吗?”李培瑞苦笑着摇摇头。(新华社兰州3月19日电)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