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李依依(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冶金于金属材料专家。)
主持:许蕾
责编:王巧玲
主持人许蕾:听众朋友好,欢迎您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系列广播谈话《与院士面对面》,我是主持人许蕾。我记得英国作家荻更斯曾经说过:妇女是伟大的观察家。确实是,和男性相比,也许女人更加细腻和敏感,但在过去由于时代的原因,限制了女性潜力的发挥,所以在很多行业很少有女性的身影,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这个话题好像已经争论不是太多了,因为我们看到在各行各业当中都有相当多的女性在活跃着,她们凭着自己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学术业绩,不仅为我国的科技,甚至也为世界科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今天我们的《女人花园》就十分荣幸的请到了一位女院士李依依女士,欢迎您,李院士。
(掌声)
许:听众朋友,今天在我们现场的还有来自北方交通大学的同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的同学,欢迎大家。
(音板:李依依,69岁,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冶金与金属材料专家,是辽宁省第一位中科院女院士。在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期间曾被评为世界500名有影响的所长之一,并于199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李依依是中国低温结构及核结构材料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在低温高压抗氢材料的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开创性工作。为中国国防用关键材料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光华科技基金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及中科院首届十大女杰称号。)
许:说起这种专业,像我这样学文科的人觉得相当难以理解,不太理解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李院士您能用比较通俗和简单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专业到底是什么用途吗?
李:我学的是钢铁冶金,为什么选这个呢?那时候还是(19)50年,刚好是鞍钢的三大工程--七号高炉、无缝钢管、大型轧钢厂三个工程比较兴旺的时候,我当时有一个想法,就是男同志可以做的事,女同志一定也能做到。另外觉得钢铁事业非常宏伟,所以第一志愿报了北京钢铁学院钢铁冶金专业,就进到这个学校了。钢铁冶金是干什么的呢?简单的说,就是把原料--从矿山拿来的铁矿石,还有石灰石,炼出来的焦炭都放到高炉里面把它炼成铁,再进到展炉或者平炉,炼成钢,再把废钢、铁水放到电炉里做成优质铁,这整个制备的过程就是我们钢铁冶金的过程。
许:您上大学以前是出于自己对这个专业的兴趣,还是受家庭影响呢?
李:家里希望我当医生,我父亲母亲都希望我做外科医生,但是我觉得我的性格更合适做钢铁。
许:这儿就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因为您的名字,很多听众可能不知道,就是杨柳依依的那两个字,听这两个字就像是非常小鸟依人的女性形象,我想当时您父亲给您取这个名字,也希望您是非常温柔可人的女性吧?
李:那你怎么没想到还有两个解释呢?一个是唐朝还管这个"依"叫人民的意思,再有一种说法就是依靠党,依靠群众。
许:(笑)原来是这么个"依"啊,那我真是理解错了。
李: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组织部出过一张大字报"勒令下列人员改名",其中就有我,说这是"四旧"的名字,我就跟他们说我的名字是"依靠党,依靠群众",是很先进的,不要再改,就没改了。
许:这也是您急中生智吧?
李:(笑)反正一直叫到现在。
许:我见到您觉得您是性格非常平稳,而且很有风度的女性,您在年轻的时候是不是性格很要强,很刚毅?
李:学钢铁就是很硬啊?(众笑)我比较好动,也比较喜欢玩,我小时候,念高中的时候每个礼拜回家去,因为我是老大,每个礼拜回家都要买米买面,40斤一袋的米或者面我背着就回家了,所以女孩子当男孩子一样使。小时候喜欢跟男孩儿一起玩,我曾经在中学的时候,在师大附中参加课外的航模小组,那时候做航空模型,我也曾经想过做女飞行员,后来政治审查非常严格,我父亲是留美的,那时候是不允许的,那时候对美国还是敌人一样,所以我不可以从事航空航天,一下就转到钢铁,我从中学的时候就是学校运动队的,到钢铁学院我就一直是军体部长和文艺部长。
许:您最擅长什么?
李:当时最擅长短跑,短跑里面是80公尺低栏,54年我在九院校的运动会中还打破了北京纪录,只可惜还没到一年就被人家破了(众笑),当时的纪录很低,80公里低栏我才跑了14秒2。
许:学习成绩好吗?
李:应该说算前列,但不拔尖,不是最拔尖的,我先生很拔尖,在大学里就没一个不是五分的。
许:您跟您先生是同学吗?
李:是同学,不同班,不同系。
许:我看下面的同学都笑了,我想他们脑子里一定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的?
李:不晓得你们什么时候,我是大学三年级,但在三年级之前就有点意思,都没有很明确一定是怎么样,大家都是运动员嘛,我们是一个运动队的。
许:一起跑步,跑着跑着就跑出感情了。
李:不是跑出来的,是钉子鞋扎出来的,后来我们上湘龙潭去集训,集训的时候他来找我了,说咱们谈谈能不能成一个朋友,这时就是大三。
(音板:柯伟,李依依的丈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腐蚀专家,专业上的相通及对人生理想的共同追求,使得他们在事业上相互鼓励,在生活中相互扶持,这也是李依依能够在学术研究的轨道上胜利前进的重要原因。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系列广播谈话《与院士面对面》第五集--《杰出女院士的平凡人生》。)
听众1: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您和柯先生从年轻一直到现在,不管是在科研还是家庭上,您觉得你们谁对谁的帮助更大?
许:这是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
李:我们俩是这样:我有苦恼都跟他讲,我要是有解不开的什么事,或者他有什么事也肯定都跟我说,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兴趣。有一段时间,他是中国科学院金属侵蚀与防护所的所长,我是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所长,我们俩都做同样的工作,假如我业务上有问题找到他,他就是扔下最重要的工作也要来帮我,查找资料、讨论什么的,他有什么事问我我也会这样做。经济上也是一样,尽管我们这些家都不需要我们资助,但是他知道我母亲生病了,当时我还在美国,他立刻请人把钱带到我们家。我知道他台湾的哥哥生病以后我立刻主动提出来要给他一些支持,反正他们家的事情都由我发起,我的事由他发起,这样比较和谐。但是在家里讨论工作还是比较少的,有时候两个人参加同一个会,到快去的时候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我在我的房间,他在他的房间,做饭的时候才可以一块儿好好聊聊,所以我们不请保姆,利用做饭的时间休息休息,交流交流。
许:总体来说,50年代学冶金,而且到高炉前去工作的女性还是比较少吧?
李:我应该说是第一批,刚刚毕业就分配我到本溪钢铁公司,我就到一号高炉上盯了三年班,跟男同志完全一样。我盯一个班,三班倒,每天是8点到4点,4点到12点,12点再到8点,在大跃进最紧张的时候是12小时一班,两班倒,现在想想,我不晓得你们晚上是不是敢一个人在街上走,我那时就一个人在街上走,好像也不知道害怕,当然好像也没有那么多坏人,上班一个人去了,下班一个人回来。我就住在工人宿舍里,当时每天下班回来眼睛都不用化妆,全是黑的,因为在炉前看硅有多高、硫有多高,手都被烧了,但是好像也没觉得怎么着,现在都知道要保护皮肤了。还有一个就是我连换衣服的地方都没有,男的都有更衣室,我没有,所以就在值班室的仪表后面,就像这后面(回头指《午间一小时》录音棚里的屏风),每天那个地方是我的更衣室,那时候我才23岁,还没结过婚,就一个小姑娘,就这样,好像也过来了,好像也很自然。
许:当时没有后悔选择这个专业?
李:现在也没后悔,我现在到本溪电力公司,到炉子房那些人看到我有些人还认识,说"李工长又回来了",还是很有意思。在工厂我觉得我跟工人学到很多东西,后来为什么要调呢?柯伟在沈阳,我们毕业三年还没结婚,人家说你们都恋爱那么久了还不结婚,很照顾我们,这样才主动把我们调到一起来,我从钢铁厂到研究所,从冶金换到金属材料,你说是不是很大的跨越?我说钢铁厂的工作和研究所的工作是不一样的,第一个不一样是你在钢铁厂不需要用很多外语,当时我觉得能看这个书就很不错了,可是到这儿来了你俄语就不行了,必须还要学英语,那时候我每天早上就突击英语,七点到九点,上英语突击班,还不能耽误正常工作,幸好我小时候练过英语,所以还不太困难。但等到改革开放以后就不仅要求阅读能力了,还要会讲口语,这时候柯伟已经去英国了,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大的还要考大学,我就想我到底还要不要去进修英语口语。
许:而且那时候您年纪也比较大了。
李:40多岁了,后来我一想还是去吧,就去念了,一直跟下来了,应该说当时不容易,但跟下来以后马上改革开放,有很多外宾进来,(我的英语能力就派上了用场)。到82年柯伟回来,我又念了高级口语班,所以到现在外语交流就不困难了。
许:您现在口语已经很流利了?
李:很流利也不见得,但交流不困难了,要干什么或者出去自己可以应付,如果那时候我想偷偷懒很容易,一下就偷懒了,但是那一步如果没有跟上去,改革开放的很多事都不能做,当时我们那个班有很多同学没有坚持下来,现在就不能做。
(音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学术称号,根据1998年底的统计,两院的千余名院士中,女院士62名,占两院院士总数的6%。即使到了今天,这个比例也不会超过10%。这些女院士一边担负着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发与攻关,一边还要操心家庭中的柴米油盐。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系列广播谈话《与院士面对面》第五集--《杰出女院士的平凡人生》。)
许:就您的观点来说,就是在科学这种比较高层次的领域中女性也不比男性差?
李:我觉得首先要自信,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也能做到,关键是你能吃苦。
许:您丈夫在同样的领域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且您说在大学里他的成绩一直比您好,他没对您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吗--"我们俩都忙,这样不行?"
李:没有,我觉得这很重要,我提倡不要牺牲一个人保一个人,两个人是互补的。比如他要做一个邀请报告,在这段时间我特别卖力气,多做点家务,多干点别的,赶上我忙的时候他就多做一点,这样互相支持。我没有想过做好了把他压下去,他也没想把我踩一脚。(众笑)
许:你们俩是谁先评上院士的?
李:我先评上。(众笑)
许:那您先评上他有什么感想?
李:他好像还挺平静--
许:心里怎么想就不一定了。(众笑)
李:但这一时期我非常注意我们两人之间,不敢伤害他。
(对柯伟的采访录音:选院士的时候我们全都是被提名的,她当时是金属所的所长,可能金属所比我当时在的腐蚀所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来讲把她选为院士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也没觉得我注定要比她强,东方的传统文化思想一般都是男性觉得自己应该比女性强,女性觉得有一种依附或者依赖的心理,所以我觉得她有这样的注意也是很正常的。我觉得她具备女性所有的温柔和关心别人的特点,同时她也有追求事业上成就的男性的优点,所以她有时候为了追求一个东西特别执著,而且也非常努力,她为了这个努力可以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是一般女性不容易有的,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除了她事业心很强以外,她同时也有对家庭、子女或者周围人的责任感,我举个例子:每当我出差以前,包括衣服她都会熨好,鞋她都会擦好,这是一般的女院士不会做的,这些细心的地方保持了一个女性可爱之处,也正因为这样,她能够成为院士我心里非常高兴,没有什么不平衡。)
(音板:您现在收听的是《午间一小时》系列广播谈话《与院士面对面》第五集《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为您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李依依女士。欢迎您继续收听。)
许:我们知道您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般父母很忙、事业心很重的家庭会忽视孩子,你们怎么协调?
李:我们回想起来,和现在的父母比较我们对孩子的照顾还是比较少,但是我们有一条,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培养他们独立的能力,我们晚上要做事情、看书,那时候我们家只有7.6个平方米,四个人住,桌子也很小,他们就弄个小板凳坐着,我们看书,他们也看,基本上是看不懂才来问我,而不是我们陪他们一遍一遍地看,这样他们从小就比较独立的念书、看东西,不完全依赖爸爸妈妈,所以长大了独立工作能力都很强,这样坏事也变好事了。
许:您对自己的孩子满意吗?
李:还是比较满意,但是回想起来,如果那时候再给孩子多点帮助,我想我们两个孩子会比现在更优秀一些,我常常跟柯伟讨论我们那时候是不是对孩子管得太少了,有一次柯伟晚上值夜班,还把两个孩子都带到实验室实验台上睡觉,因为我不在家,两个孩子就跟着他值夜班,就到这种程度。如果那时候也不要像现在的父母那样手把着手,只多给孩子一些指点就可以了。
(音板:我爸爸妈妈很少直接帮助我和我弟弟,因为他们都很忙,另外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干了,他们没有花太多时间陪我们念书,我们那时候念书可能要求也不像现在的家长要求那么多。走过这么多路,结了婚,生了小孩,有很多朋友,看着那么多家,我觉得我们家还是特别好的家,家里整个气氛都很融洽,虽然我爸爸妈妈现在是科学家,但是我小时候没感觉到爸爸妈妈是科学家,我只觉得他们是知识分子。我爸爸妈妈从小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们特别平等,我爸爸妈妈感情特别好,所以我觉得世界上的家都像我们家那样,一直到大学里我对家庭都处于很理想的状态。她很精明能干,可能花很少的精力就可以做得很好,我妈妈做人,她有一种真诚,所以有时候她脾气不是很好,但是你真正跟她走近,了解她以后你会知道她的为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我喜欢我妈妈的性格,有时候她虽然比较暴躁,但总的来讲我很喜欢我妈妈的性格,我觉得她是很坚强的人,很有毅力。我觉得世界上很多事情,可能每个人的能力差得不是很多,但是你有毅力,咬咬牙就做到了,她一直是我生活中的榜样。)
许:科学家的生活一定是很枯燥的吗?
李:不一定,我读大学的时候是体育锻炼队的,在本溪我是篮球队的,我从工厂篮球队打到市篮球队,后来到了金属所他们又选我当篮球队长,我篮球队长一直当到82年。
许:您现在有没有进秧歌队?
李:没有进秧歌队,倒是爱游泳了,我们小区就有游泳池,我和柯伟下班以后书包放下把饭做上就去游泳。
许:大家看到了,怪不得李老的身材保持得那么好。
李:这也没什么关系吧。(笑)
许:您现在除了游泳还干什么?
李:摄影、种花,我们有一个露天花园,有90平方米,我们柯伟是种花能手,我是徒弟。
许:现在还是体育迷吗?
李:喜欢看足球赛,中国队进军世界杯的那几场,三个晚上我都看了。
许:通宵?
李:不是,通宵受不了。还有"哈药杯"业余歌手最终的几场比赛我也都看了。
许:您还喜欢听歌啊?喜欢听什么歌呢?
李:反正我不喜欢听闭着眼睛唱的,我欣赏不了。(众笑)
许:您对平时穿衣打扮,自己的形象怎么看?
李:我还是挺喜欢打扮的,我们开院士会,晚上没事常常几个女院士就跑去逛商店。
许:原来女科学家也喜欢逛商场。
李:女科学家也喜欢,尤其是国际活动中,自己打扮得虽然不能像年轻人那么漂亮,但是也要落落大方,也要能体现中国科学家的风采(掌声)。我听说好像撒切尔也挺喜欢逛商场的。
许:看来您对衣服还有品牌的选择?
李:我不太懂品牌,但是你自己要穿得得体。
听众2:李院士,我还想问一个问题,我刚才知道院士好像没有退休一说,但是您有没有设想过,您的大脑思维或者体力跟不上您的科研研究,您是否会想回归家庭,把您对儿女所谓的欠债回馈到您的孙辈上?
李:我在还没有当院士的时候曾经想过如果我退休会干两件事,一是我想学钢琴,二是我要做衣服,我女儿很小的时候,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就给她做衣服,那时候还不兴穿连衣裙,我就给她做的连衣裙。当然我现在还没有退休,但是我搬了大房子还是买了钢琴,也没有很好的学,也就能弹出个歌儿。有时候我也很矛盾,我也希望能有天伦之乐,但现在还不允许,甚至我女儿生孩子我都没去,身不由己。但是有一天我到了资深那一步也许就行了,不过恐怕要到80岁。(笑)
许:李院士总是充满了自信和乐观的精神,我想她今天的这番谈话给我们在座的同学包括我自己很多启示,对我们以后怎么继续走好自己的人生会有更好的思考,其实我们今天认识的李院士还只是众多成功女性中的一位,其实在中国还有近千万名的女科学工作者在各个行业,甚至包括一些非常艰苦的,比如煤炭石油、地质这些行业中,都留下了他们的汗水,而且做出了他们的成绩,在这里我代表我们这些年轻人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并且祝福我们的李院士还有一些没有到场的杰出女院士,好,节目的最后,主持人许蕾代表责任编辑王巧玲再次感谢各位的收听,再见!
(编辑手记:听众朋友好,我是本期节目的责任编辑王巧玲。在做这期节目以前,我们曾经以为像李依依这样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在学术领域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便往往容易忽略与家人的沟通联系,或是不太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以为女科学家们一定是与普通女性的生活状态有着很大差别,或者要牺牲掉很多女人本色的特殊女性群体。但是采访结束后我们发现,这种推测至少在李依依院士身上是不成立的,她在业务上自立自强,是名优秀的女学者;在生活中体贴入微,是丈夫和孩子眼里的好妻子好母亲。在她心里,男女平等这四个字是实实在在的,女人应该和男人一样,承担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可能有人会说这一切都归根于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没错,但同时她不也在亲身创造并影响着这个家庭的整个氛围吗?杰出的女院士,平凡的人生路,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李依依。)
热力推荐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