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文学伴我成长
嘉宾:徐白伦(《盲童文学》创刊人)
主持:原杰
责编:董廷燕
主持人原杰: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原杰。中国盲童文学创办于1985年,是中国盲童唯一属于自己的盲文双月刊,是广大盲童的良师益友。今年正是盲童文学创刊100期,为了增进社会对盲童的了解和关怀,为了答谢社会各界对盲童文学的支持和资助,前不久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残联,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举行了"盲童文学伴我成长",纪念中国盲童文学创刊100期的纪念活动。今天《午间一小时》节目我们就和听众一起来关注一下中国的盲童文学。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盲童文学创办人徐白伦先生,首先我想问一下,当初是怎样的想法使您要办这个刊物?
徐白伦:原来我是建筑师,有自己的专业,在文革期间失明了,在经历了13年盲人的种种痛苦之后,我从自身的痛苦中感觉到了盲孩子的需要,因此在1985年创办中国盲童文学。当时我已经是55岁,你可以想像,一个55岁,双目失明,而且13年几乎一直在家庭,和社会没有多少接触,后来在走向社会,向社会说,我想做这个、那个,很难被人接受,有多少次被人当成做白日梦的傻子,很婉转但是很坚决的逐出门外。
原杰:那时候你觉得在什么地方是最难的?
徐白伦:理解和信任。
原杰:你把你的想法告诉别人的时候,别人都不相信?
徐白伦:对,不相信我能做成这件事。
原杰:后来是怎么做成的?
徐白伦:有两件事情是我永远难忘的。一开始我到处求告,我必须把过去的经历详详细细给人讲,这是非常痛苦的,是我不想提的,但为了取得信任,我又必须提,就像我还没有愈合的伤口撕开,给人看我正在淌血的心,付出这样的代价来取得别人的信任,但仍然很难。有一次我得到一个机会,见到了宋庆龄基金会当时的常务副主席,他理解我了,给我第一笔资金,这是我终生难忘。最后我的事迹逐步传到当时的全国妇联主席那里,她肩负着各方面的工作,工作很繁重,但对我这样的小人物做的小事情,仍然给了我很多关注,不光是给民政部打招呼,让他们支持我的工作,而且给我写了贺信,在后来的工作也不断给了我关注。
(音板: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经过徐白伦的艰苦努力,1985年《中国盲童文学》杂志创刊。徐白伦说,他愿意像经霜的红叶,在凋落前化成一片烈焰,燃起盲童心头的希望和光明。请关注今天《午间一小时》节目--《盲童文学伴我成长》。)
原杰:《中国盲童文学》的对象就是中国的盲孩子,这本书编些什么呢?
徐白伦:《中国盲童文学》的宗旨是陶冶心灵,丰富生活,在潜移默化中给盲童以温暖,欢乐,希望和自信,围绕这个宗旨我们设立了以下几个栏目:第一个栏目是涓涓暖流,我们请各方面的知名人士通过这个栏目表达他们对盲孩子的关心;第二个栏目是强者之歌,我们搜集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成功盲人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天下的道路是广阔的;第三个栏目是精品校园,刊载盲孩子自己的作品,反映盲孩子自己身边的生活;第四个栏目是百花飘香,是一般儿童的文摘;还有一个栏目是蓝精灵信箱,就像少年报的知心姐姐一样,谈教育各方面的思想。
原杰:要搞成这么丰富杂志的双月刊,需要多少人工作?
徐白伦:由于经费的关系,我们的工作主要靠志愿者,包括这次纪念工作,大量工作是志愿者来做。
原杰:在整个创刊100期中,有什么值得跟我们说一说的吗?
徐白伦:我们是做盲童文学,盲童文学到底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自己的感受也不是很深,这次我们为了纪念100期,搞了个征文比赛,题目就是〈中国盲童文学伴我成长〉,另外我们这次老师同学来了,我们开了座谈会,才知道盲童文学对他们的影响,对他们学校的影响,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一会儿你可以听听他们自己讲。
原杰:实际上跟中国盲童文学有缘的有许许多多的孩子,今天在我们现场也来了六位,他们都穿了统一的制服,他们的背后都写着"盲童文学伴我成长"几个字,我想是不是也让听众朋友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几位同学。
王家济:听众朋友好,我是来自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大五的学生,我的家在锦州,非常高兴今天能来参加这个活动。
原杰:能给听众朋友说说你的名字吗?
王家济:我叫王家济。
苑铁:听众朋友好,我是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现在在长春大学就读,我叫苑铁。
刘明宇:大家好,我是来自辽宁大连的,我叫刘明宇,现在就读于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针推,是大二的学生。
原杰:在三位男生的对面还有三位女孩子,让我们也来认识认识他们。
刘丽: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市盲人学校的教师,我叫刘丽。
李凤: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云南省昆明盲哑学校的,我的名字叫李凤。
朱世星:听众朋友中午好,我是来自武汉盲校的朱世星,就是世界上的一颗星星吧。
原杰:把六位一起叫过来,我想你们跟盲童文学肯定有你们的缘份,也有自己的故事,你们自己是不是讲一讲?
苑铁:说起来《盲童文学》我已经接触了十几年,我小学刚入学,知道自己的身世,心情非常难过,不知道该怎么打发这些日子,后来从图书馆突然发现有这么一本可以供我自己看的书,所以非常高兴。
原杰:《盲童文学》是你在图书馆发现的?
苑铁:对,那时候可以供我们看的书很少,就是一些小说,现代文学,那时候讲比较深的,《盲童文学》比较适合我看,我在三个盲校上过学,直到现在的长春大学特教学院,这三个盲校都有《盲童文学》,虽然现在对我来讲比较浅,但我还是愿意看,寻找一下过去的感觉。
原杰:有没有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一些东西,或者对你影响大的?
苑铁:我是从《盲童文学》上知道长春大学的,当时《盲童文学》上登过招生简章,那时候我可能三四年级,从那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我一定要上大学,结果现在我走到了这里。
原杰:你有没有把《盲童文学》推荐给其他同学?
苑铁:这我倒经常做,在长春大学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我问过大学里的同学,有没有看过《盲童文学》,90%的同学都说看过。长春大学可以说是盲人中的最高学府,能考去的都是全国各地的精英,大家都看过《盲童文学》可以说大家对它关注很大。
原杰:可见《盲童文学》对盲孩子的启蒙作用。
苑铁:真像徐老师说的,是把金钥匙,给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
原杰:还有一个叫王家济,《盲童文学》是怎么跟你结上缘的?
王家济:我认识《盲童文学》还是比较早的,在我小学一年级第一天去盲校的时候就跟老师问,到盲校以后都学什么,有什么书,结果老师拿出一些书,当时学校的条件比较差,除了语文数学就是《盲童文学》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每期《盲童文学》来了,我最先看的就是两样:一个就是上面刊登的歌曲,因为挺爱唱歌的,第二就是上面的童话故事,因为其它的还不太理解,过了一段时间,二年级以后慢慢好一点,可以看一些强者之歌的内容,当时想的东西也不多,看了那些故事,我就觉得在盲孩子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和痛苦,但重要的是能不能从这些挫折中走出来,能够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取得成功,因为里面有好多同学,或者好多知名人士成功的经历,他们也都是残疾人,我想我要好好学习,也能像他们一样。
原杰:喜欢唱歌?
王家济:对。
原杰:那给我们唱一首吧。
王家济:那行,我唱一首最近跟声乐老师学的一首歌,美声歌曲。
(音板:我国目前有两万多名盲童。盲童也是祖国的花朵,也该享有金色的童年,不幸的命运已经决定他们要在坎坷中度过人生,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他们多么需要安慰,多么需要鼓励,《盲童文学》正是用涓涓的暖流滋润盲童干涸的心灵,用强者之歌去激励他们开创美好的明天,请继续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盲童文学》伴我成长。)
原杰:咱们再换一个同学,小刘,谈谈你跟《盲童文学》的缘分。
刘明宇:一开始我视力还可以,在普通小学读了三年级,然后转到了大连盲哑学校,首次认识《盲童文学》是因为我们班主任老师,他拿了这本《盲童文学》到我们班,说谁期末考试成绩好这本书就给谁读。
原杰:当时还把《盲童文学》作为一种奖励。
刘明宇:对,奖励就是两种,一种是小红花,一个是期末考试成绩好就给《盲童文学》。
原杰:当时班上有几本?
刘明宇:只有一本。
原杰:可见它的珍贵。
刘明宇:说真话,那半年只看了封皮儿,没看到内容,因为一直没有时间,都忙着学习,后来看了《盲童文学》就一直没撒手。当时读到初中有一篇文章,好像是安徽的一个朋友写的,他也是考长春大学,他说考完那年,等了很长时间录取通知书,好像没有来,他跟他父亲说我可能没考上,他父亲一直激励他,说你一定能考上,等到最后,他终于得到了录取通知书,他的成就感给我一种激励。我还说一个小插曲,我刚去大连盲校,有一个调查,说你到盲校以后想做什么,我当时填的毕业以后包分配,给我找个活儿干,当时很小,只是听别人说,没有想法。
原杰:只要随便干点儿活能养活自己。
刘明宇:对,能自立就可以,没想到对社会有什么责任,但看了那篇文章就觉得有希望,因为在正常小学,都是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直往上上,但到了盲校以后,就想初中毕业,学门技术就进入社会,往前走的路并不宽。
原杰:是不是盲了以后心也觉得灰了?
刘明宇:当时我母亲送我去盲校,我就说不去,我说去那儿跟同学玩捉迷藏,抱着棵树也不知道是谁,当时落差特别大。但到了盲校,我妈就说,你看看人家,白衬衣洗得特别干净,就是说你到这里,还是一个群体,这里一样有精英,当时看了这篇文章,再经过老师同学介绍,我就去了青岛。到了长春大学,可以说经过我一步一步努力,现在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一开始也是《盲童文学》,第一把金钥匙是他给我的,所以对我来说《盲童文学》非常重要,而且徐老刚才也介绍了《盲童文学》整个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来说不论是《盲童文学》还是徐老本身,他从80,90年代一直到现在,可以说他是中国盲人教育这方面的旗帜,他这方面的精神和盲童文学的内容和他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来说影响特别大。
原杰:对面的女同学说说。
刘丽:我是天津盲校的刘丽,我读《盲童文学》的时候,是在1987年左右,那时候我们盲校有一个六点文学社,在社员手中无意发现了这本书,我有一点视力,看封面很吸引人,打开书一看,因为我很喜欢文学,它马上吸引了我,我达到了很迷恋的程度。
原杰:可以给我们讲讲你迷恋到了什么程度吗?
刘丽:晚上睡觉的时候,家里人都熄灯了,也不敢大声翻书,我就把它藏在被窝里,一点一点的摸,有很多时候,摸着书就睡着了,给我激励最深的就是它好像能改变我人生的轨迹,我看全国各校选送过来的写作,我觉得他们能写出来,刘丽也能。
原杰:你是不是有时候觉得那上面的文章你能比他们写得还好。
刘丽:不敢不敢。我特别喜欢写诗来表达我这种感情,用很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后来我的老师帮我把诗歌修改,腾抄在汉字的格纸上,寄给了《盲童文学》的编辑部,当我收到第一份稿筹和赠书的时候,我就特别自豪,我觉得这个书能印出我的名字,我的作品,而且全国各地的盲童都能看到我的作品,无形的激励就能激励我永远拿笔下写下去。
原杰:现在刘丽已经当老师了?
刘丽:我是94年分回天津市盲人学校做老师,很凑巧,我也做了六点文学社的辅导老师,我的学生也特别喜欢看盲童文学,很多六点文学社的社员写出来的习作,我基本都尽力修改,投给《盲童文学》,每次孩子拿着自己发表的习作,我看到他们的感觉,我就觉得那是当年的我,感情是一样的,好像是文字无法描述的。
原杰:刚才徐老师是说《盲童文学》是由许多志愿者共同来办的,刘丽老师也是一个志愿者吧?
刘丽:是,我很愿意做一个志愿者,我会尽力帮助和我一样命运的人,有一个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可以说是震撼。我是今年寒假在学校里值班,从内蒙古一个很遥远的地方,有人给我打来一个电话,他是后天失明的,大概有30左右了吧,他说我是因为疾病失明的,我听说了盲童文学,但我从来没有见到,因为离我太遥远了,我在一个很遥远的牧区,我能不能求助您帮我找到《盲童文学》,让我从中找到一线希望,找到重生,我特别感动。一开始我认为《盲童文学》是盲孩子们的朋友,良师益友,我从来没有想过它能救一个人,从痛苦之中,深渊之中走出来,我特别感动,说你放心,我在开学之前,一定把我手中能留存下来的《盲童文学》寄到你的手里,我可以说实现了我的诺言,他想他现在已经收到我寄出去的书了,我也希望我寄出去的书能给他重生的力量,让他能重新站起来,扬起他生命的风帆。
(音板:《中国盲童文学》犹如光明的使者,它把爱带给了无数的盲童,让失明的孩子不再茫然,让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生活的希望,请继续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盲童文学,伴我成长》。)
原杰:我们再听听这位同学。
朱世星:说到《盲童文学》我也有很深的感触,可以说它从一年级一直伴我到现在,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时候还是98年,那段时间我特别无奈,特别颓废,同学特别同情我,就给我寄出了一本《盲童文学》,那里面有张海迪,我看了她一生的奋斗经历觉得挺受鼓舞,那时候我就想一定要自学,而且要重返校园,正因为我有了《盲童文学》,我现在才能到武汉,甚至到北京。
原杰:徐老师,他们很多人都是从小学就开始看,一直能看到大学,您这个《盲童文学》的层次好像跨度还特别大。
徐白伦:是的,健全儿童有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还有中国青年,各个层次的都有,但是盲孩子只有这本刊物,所以我们把它定位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但是我们有些内涵还比较深,像安徒生童话,小学生看故事,到中学就理解得更深,成年人也可以看,理解得更加深,我们就往这方面努力。
原杰:听了这几个学生的讲述,我觉得特别受感动,能有您这样一批人为这些盲童做这些事情,特别特别不容易。
徐白伦:其实表达盲孩子和《盲童文学》的感情,李凤这作小诗人作的这首诗我就很受感动,你不妨请她来朗读一下。
李凤:我写的这首诗是《盲童文学,我永远的家》,下面我给大家背诵一下: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我不知道什么是苦恼,
因为我只有欢乐,
我不知道什么是同情,
因为我只有幸福,
我不知道什么是孤独,
因为我周围都是温暖的怀抱,
慢慢的,慢慢的,
我长大了,
忧愁常拂过我的眉间,
可我无法摆脱,
可怜,同情,怜悯,
变成了我的自卑,孤独和烦恼,
让我把自己紧紧的锁在黑暗的世界,
与世隔绝。
悄悄的,
《中国盲童文学》,
犹如一把金钥匙,
毫不介意的打开了我的心扉,
占据了我的心灵。
让我乖乖的,乖乖的,
做了它的家庭成员。
从此我的喜怒哀乐它全管,
它的喜怒哀乐,我也全管,
我们肩并肩手牵手的前进,
《中国盲童文学》,
你可不能抛弃我哟,
因为你早已是我心中永远的家。
原杰:徐老师,实际今天来的这几个学生,只是您《盲童文学》的几个读者,听了他们和《盲童文学》的故事,我觉得特别有感触,同时我也想《盲童文学》每期到底能让多少孩子得到这种享受,这种熏陶?
徐白伦:现在我们能面向的,能满足的,一方面是所有的盲校,盲班,我们都给他们送《盲童文学》,这个数量有限,另外一个是全国的随班就读,也就是在普通同学和健全的孩子同班学校,这是一个国际潮流,也是教育部所倡导的一种模式,他们一个人在一个学校不可能有公共图书馆,要满足他们的要求数量就要比较多,我们正在逐步往这方面努力。
原杰:数字您有吗?比如您现在一期能出多少本?
徐白伦:一期出600本,我们估计的需求量是6000本。
原杰:根据您现在的能力只能做到1/10。
徐白伦:是的,我很惭愧。
原杰:听说每期都是免费赠阅的?
徐白伦:是的。
原杰:要免费赠阅600本钱也是不小的,这笔资金怎么解决?
徐白伦:全靠社会募集,我们现在每年能够弄到多少钱,明年就出多少期,今年出6期,如果明年不努力,不见得明年就能出6期,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纪念活动让更多人支持我们。
原杰:如果有人捐,他应该怎么做?
徐白伦:我们的成本价每本20元,一年6期,也就是有120元就可以增加一个孩子能读到《盲童文学》。
(音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两万多名盲童,对《中国盲童文学》的需求约为6000份,但是由于经费的原因,《中国盲童文学》目前每期只能出版600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盲童的需求。如果您愿意伸出援助的手,只需要人民币120元,就可以帮助一个盲童读一年的《中国盲童文学》。请来帮助中国的盲童,让失明的孩子得到智慧的光芒,联系电话是010-88122497,请继续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盲童文学伴我成长》。)
原杰:其实我想关怀盲童的还不光是像徐老师这些已经致盲的人,许多明眼人对盲人,盲童也是非常关心的,今天在现场就有一位小学老师,他是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小学的老师,叫赵玉梅,徐老师把您请到今天的演播现场,肯定是您在跟盲童文学有许多要讲的故事,能跟大家谈一谈吗?
赵老师:大家好,我是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小学的老师,这盲孩子创办的刊物一般和正常学校的孩子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们这次能作为特邀嘉宾来参加这次会,说明《中国盲童文学》和我们确实有一种特殊的缘份。当徐白伦老师创办《中国盲童文学》,为盲孩子举办第一届夏令营。当时他在儿童时代上刊登了要举办夏令营,号召全国的小朋友给盲孩子捐款的时候,我当时是一名班主任,孩子们从上面看到消息以后,刚过完春节,86年,孩子说,老师,我们也捐吧,我说捐吧,八几年孩子的压岁钱不多,所以七凑八凑,凑了12块钱,就寄到北京了,就觉得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不多时间,徐老师给同学们回了信,说你们走在了全国小朋友的前面,谢谢你们。你们身边也有好多需要关心的同学,你们能不能也向他们送温暖?我们知道张家口有一所盲聋哑学校,但不知在什么地方,这时候怎么跟他们联系呢?跟同学们商量,买了五条红领巾,再写一封信寄给他们,写上学校的名字肯定能收到,大概一个星期以后,他们给我们打了电话,因为那时候不像现在社会上都去关心残疾人,所以他们收到我们的信简直像炸雷一样,所以他们克服了困难,带着他们的学生,到我们学校来,好像表示他们的感谢。这时候两个学校的孩子聚在一起,从那时候我们和盲聋哑学校的盲生就开始建立联系了,到现在已经16、17年了吧。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每年都坚持和盲聋哑孩子搞一些联谊活动,比如五一,助残日,六一,十一,中秋,元旦,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比如中秋节,大家开展的是献一片爱心,送一个水果等活动。我们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开始是我们一个班,后来是一个年级,现在扩展到一个学校,我们学校一千多个学生,每个学生带一个水果,这样就有一千多个,反正每年中秋节我们给他们送去的水果就有两大面包车。到助残日的时候,两个学校在一起搞助残活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一块儿祭奠先烈,一块儿到军营,一块儿到山上野炊,好多好多活动,让盲孩子感受到同龄孩子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实际翻过来,他们也在影响我们的孩子,看着那些孩子,虽然他们不太方便,生活对他们不公平,但是他们努力拼搏,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处理,学习还特别棒,对我们家家一个小皇帝,这些小孩儿来说,他们确实有了自己的榜样,每次他们聚在一起说呀聊,特别热闹,孩子们都走进了对方的世界。
原杰:每个老师都能让自己边上的孩子做做这些事情,我想许多残疾孩子都能感到特别幸福。
赵老师:对,孩子们感到社会上在关心他们,作为我们孩子来说,也有了学习的榜样,这不是单方的,是互动的。
原杰:我们转了一圈了,今天咱们的到场嘉宾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想法,讲了一些自己跟《盲童文学》的缘份上的故事,最后我想还是转到徐老师那儿,请徐老师谈谈。我想问,您是从明眼人到盲人,从明眼人到盲人,您恐怕更能体会到作为盲人的难处,我记得您曾经在自己的讲话稿里,讲到:领导来看您都说,您就歇着吧,组织上养你,照顾你,但你觉得作为一个盲人,更需要的是什么?
徐白伦:我觉得更需要的是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帮助是放在第四位。首先是理解,理解我们也是一个人,我们和所有人一样要求平等,平等的对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平等的享受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也不行了,面貌可能就不怎么样,很多人的眼睛可能特别怪,要理解,另外由于长期社会的不公,很多人会造成心理上的扭曲,应该理解他们外貌的丑陋和性格上的一些古怪不应该由他本人负责,在这个基础上理解,有了理解才有尊重,有了尊重,帮助才是平等的,这样的关心和帮助才是平等的,不是怜悯不是施舍。
原杰:今天我们刚来的时候,我看您给我们了一个徽章,上面有六个字,就是平等,博爱,扶盲,实际上平等这两个字有双向的作用,一个是他作为一个盲人,他也应该有平等的观念,他不应该觉得丢人,他应该有我和正常人一样的感觉,这样才会激励自己干更多的事;另外从我们健全人来讲,我们也应该有平等的感觉,不应该歧视盲人,不能歧视所有的残疾人,接下来才有博爱,才有我们接下来扶盲的事情。
徐白伦:对,您说得非常好。
原杰:在节目的最后,我们也希望听众朋友伸出热情援助的手,让失明的孩子得到智慧的光,增强他们与命运拼搏的勇气,在本期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原杰代表本期节目的责任编辑董廷燕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同时也感谢今天所有到场的嘉宾,谢谢你们!
热力推荐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