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的魅力如此强大
空气中飘荡着一阵阵恶臭,路两旁遍布着一片片垃圾。杂乱破旧的房子,肮脏嘈杂的小街,大坑,水塘,乱扑的苍蝇蚊虫,遗洒着粪蛋的马车,横冲直撞的“手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还会有这样的地方吗?当然不会。这却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近邻。你从开发区的西环路往西,或是从凉水河往南,走不多远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
这也是开发区昨天的景象。
开发区人走进自己的昨天,心头充满了不安:难道听任一个“第二城乡结合部”在开发区的周边出现?难道开发区不能在自己飞奔的同时也牵起兄弟区县的手一起向前?
一个新的命题——“从带头发展到带动发展”,在1999年引出了一篇新的文章:在开发区的外围,建立配套协作区。
大兴区委区政府满怀热望愿和开发区共同书写这篇文章。
双方立刻投入了实际的工作。区域规划很快出来了,共分两个层次:一是以开发区15平方公里为核心的中心区域,主要安排高科技项目。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二是以亦庄镇为主体的42平方公里的配套协作起步区,主要安排开发区配套项目。
要把这个规划付诸实施,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要商洽。比如:由谁来投资?权力是谁的?责任又是谁的?入区企业的工商注册、海关监管、国地税收放在哪儿……这些是操作上的问题,更是利益分配的问题。
一点也不奇怪。任何合作项目,不论古今中外,都会存在这种问题。
一连进行了数轮磋商。在大兴区和开发区都为这些问题困扰的时候,双方领导在一起开了一个务虚会。
开发区人说:我们先不讨论具体的问题,先讨论几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发展是硬道理。在座的都是领导干部。将来若干年后,如果这个地区没发展起来,谁都不好看。而要发展起来了呢,大家都光荣。因为这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有利于改善开发区周边的环境。而开发区发展了,也会带动大兴区的发展。第二个原则,把方便让给企业。因为只有有更多的企业来建厂、投资,这个地区才能尽早发展起来。我们就是要尽可能地为企业创造有利条件。第三个原则,要长期行为,不能短期行为。5年之内,配套协作区不会挣钱,只能往里投钱——要征地、要拆迁、要搞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做好这个思想准备。我们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第四个原则,在双赢的基础上,开发区让利于大兴区……
这是4条于理于情都无所不合的原则。经过讨论,大家都同意。下面再谈具体问题,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通州区了解到开发区和大兴区的合作模式,书记、区长一块儿来到开发区,希望也能和开发区共同发展。一个更大的配套协作区形成了。
市委书记贾庆林和市长刘淇到开发区视察时,都对这个创新表示支持。
如今,在凉水河两岸,配套协作区内的第一个项目——青年公寓第一期12万平方米的建设,主结构已近完成,年底就可入住。它将满足入区企业的职工住宿问题。
配套协作区内的第一条路也开始修建。明年春天,就要完成路两边的绿化。
一批中外企业已和开发区签订了进入配套协作区的协议。航母级的有台湾的富士康工业园。这个项目的投资额将超过10亿美元。此外还有职教园、中国医学科学城等等。
由开发区和大兴区联合组建、负责这个地区一级开发的博大兴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文对我说:“等路通了,地平了,农民搬迁完了,就可以开始实质性建设了。达到基本完善,大约3至4年吧。”
他说他有压力。这是高速发展的压力。也许,每一位开发区人都会产生这种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