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农民如何享受“市民待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0日11:30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王锋 10月6日,《生活日报》报道称,今后山东省农民工可享受“市民待遇”,该省将对城乡劳动者在求职、考试、招聘、录用等方面一视同仁。 乍闻此消息,真为进城民工高兴一把:长久困扰他们的城市门槛将被打破,他们可以 高兴之余,仔细一琢磨,我们就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个现实问题:到城市务工的农民,靠什么来谋得自己的“市民待遇”?谁又来给予农民工落实方方面面的“市民待遇”? 近日,由山东省委、省政府联合调查组做的《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研报告》显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差,已成为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最大瓶颈。据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7.5%,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仅占10.8%。即使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岛、烟台,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仍分别占到76.5%和78.9%。 问题显而易见:在日益市场化、讲求竞争效率的今天,受文化程度、技能素质的限制,进城谋生的农民工要想享受到所谓的“市民待遇”谈何容易?以求职为例,在济南劳务市场上,仅学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条件,就足以让农民工望而却步,更别说人才市场了。从某种层面上讲,给农民工“市民待遇”、“求职、考试、招聘、录用等方面一视同仁”,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可以这么说,政策再实惠,如果难以落到实处,便无异于一纸空文。当前,农民工最迫切需要的除了“市民待遇”之外,还有接受培训,提高素质,掌握能融入城市、并能在城市立足的技能。而培训农民工,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制定几项政策,出台几条措施就能实现得了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付出不懈的努力,进行大量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