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环境大使为何非要“名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14:04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徐天喜 10月26月的《北京青年报》以《北京女孩当选中国环境大使,唯一一人无名人背景》为题,报道了16岁的北京高一女孩姚远与冯巩、关牧村、陈佩斯等当选为我国首批“环境大使”的消息。报道称,姚远是惟一没有“名人背景”的环境大使,她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参加环保活动,并有4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被收编到刚刚出版的《新课标学段作文》中。 “没有名人背景”的中学生终于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这是姚远的幸运。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姚远的这种幸运之背后,又实在意味着某种“不幸”。从媒体及社会对姚远的关注热度看,焦点不是她一直以来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关注与积极实践,倒是她“没有名人背景”而出现在名人之列。 环保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又是一个人人必须身体力行的事业。“环境大使”在任期内担负着向环保部门反映社情民意、监督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结果,并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发动全社会参与环保事业的重任,因此促进环保的发展,就更需要一些既对环保事业积极倡导宣传,又能从自身做起的人士作为环保事业的先锋人物。而从这次评出的全国“环境大使”名单看,除了一个真正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中学生姚远,其余全是艺界名人。笔者不否定利用名人效应来促进某项工作的有利因素,但相对于名人,像姚远这样一直热心和从事着环保事业的人,比如第一线的环保研究专家、野生动物及环境保护积极分子、先进的环卫工作者等等,他们就更有条件和资格充任“环境大使”。他们的实际行动就是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只有他们如此地身体力行才能足以说服人、影响人和带动人。 我们对“环境大使”的评选,理应体现我们对环保事业这一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大计的尊重和认识,理应让“环境大使”成为中国环保事业的推动者而不是简单地“作秀”,请有关部门在对待这一评选时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