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何必非要注重“名人背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16:34 中国经济时报 | |
作者:马赛克 当今社会,一种非正常的“马太效应”似乎愈演愈烈。比如关于名人,社会的认识价值观以为:人在某个领域成名之后便样样都能,各种涉利或非涉利的目光都盯了过去;换句话说,只要涉及名与利的好事,首先就会落到名人们头上,而那些有实而无名者便永远靠边站。要是某某不属名人却突然站到社会前台,则会成为令人惊诧的另类。10月26月的《北京 “没有名人背景”的中学生终于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这是姚远的幸运。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姚远的这种幸运之背后,又实在意味着某种“不幸”。从媒体及社会对姚远的关注热度看,焦点不是她一直以来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关注与积极实践,倒是她“没有名人背景”而出现在名人之列。从这点足以表明,这“环保大使”的桂冠原本主要是为名人们定做的,像姚远这样的普通人物能忝列其中,也只能属一个偶然或特例。这问题就不能不让笔者纳闷了:不可否认,属于公众人物的名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某个方面确有其影响力,但有无很大的号召力便很难说。比如环保,这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又是一个人人必须身体力行的事业。“环保大使”在任期内担负着向环保部门反映社情民意、监督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结果、并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发动全社会参与环保事业的重任,因此促进环保的发展,就更需要一些既对环保事业积极倡导宣传、又能从自身做起的人士作为环保事业的先锋人物。而从这次评出的全国“环保大使”名单看,除一个真正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又对环保有研究的中学生姚远,其余全是艺界名人。笔者不否定利用名人效应来促进某项工作的有利因素,但环保对于演艺界名人来说毕竟是外行,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没有多大可能对环保的宣传、研究和身体力行做多少实事。那么,还有像姚远这样一直热心和从事着环保事业的人,比如第一线的环保研究专家、已经很有必要影响的野生动物及环境保护积极分子、先进的环卫工作者等等,他们就更有条件和资格充任“环保大使”。他们的实际行动就是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只有他们如此地身体力行才能足以说服人、影响人和带动人。 我们的社会似乎在某些问题上已走入一种“怪圈”:谁一旦出了名就什么都行,什么桂冠便往他们头上砸,至于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则很少考虑。这种“炒名人”的做法实质上是操作者在利用名人之“名”来提高行业工作的“知名度”,而非真正要名人们做工作。说穿了,这是一种变相地“花架子”。如果我们的各项工作都专注地“打名人牌”而不考虑实际,不仅会严重挫伤从事具体工作的人的积极性,更可能在热闹一阵之后的具体工作不见效果。还是让名人们做自己的事情吧,好让那些“没有名人背景”的真正能人走出前台发挥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