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起严冬到一只手炉掌中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22:28 天津青年报 | |
严寒冬日,把自己缩在被子里,任暖气将热度蔓延在整个房间,是这个季节最佳也最胸无大志的生活方式。要是有随身携带的暖气就更好了。在天津市民俗博物馆中,记者见到了清朝人家可以随身携带的暖气———取暖用的最精致小巧的工具———手炉。?荩天津手炉花样多 陈列在天津市民俗博物馆的手炉有数十种之多,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六角 民俗博物馆的手炉大多是铜制的,“手炉的材质以铜为主,又可分为紫铜、水红铜、白铜、银白铜、黄铜等。此外,还有景泰蓝、漆器、玉器、银器、陶竹等。”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尚洁极其详细地向记者介绍。?荩精雕细琢捧手炉 记得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手内拿着小铜火柱儿拨手炉内的灰……” 寒风凛冽的冬日,一位娇贵的女子怀抱手炉静静地坐在温暖的房屋之内,何等的慵懒、何等的惬意。“手炉通常都是达官贵族、富贵人家女子所用的掌上之物。”放上几块炭,将女儿家的小手、怀抱统统温暖,却不会放出一点烟气熏到小姐。 既然是给娇滴滴的女子用的,这手炉自然要精工细作,据介绍,手炉,也称“袖炉”、“捧炉”、“火笼”,明朝中后期,手炉工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手炉炉盖镂空的雕刻,有各种图案,精致生动。有的还满身刻花,炉底及提梁处有作坊或人名款识。?荩穷人取暖“汤婆婆” 富人家用手炉,穷人家享用不起,清朝及民国,百姓便多用铜锡器皿盛热水暖手暖怀。《事物原会》始称为“汤壶”、“汤婆子”。民间俗称“水焐子”,天津人亲切地称之为“汤婆婆”。 “汤婆婆”大多用铜、锡或陶制成,扁圆形,底阔上敛。冬季,注以开水,放在被中取暖。也叫脚婆、锡奴。宋黄庭坚《戏咏暖足瓶》诗:“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手炉和汤婆子就这样伴随着天津卫的家家户户度过悠长的寒冬。小资料:手炉 早在远古,先人便钻木取火,采暖避兽,一堆干柴,一燃篝火,可谓最早的暖手方法。 夏商周,古人利用松树,取其松液,然后点火,扫取粗烟,将炭置于炉中,以备夜晚取暖烤手之用。这是古老的暖手炉。 具有真正意义的暖手炉出现在唐末。《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长安工匠丁缓发明了“卧褥香炉”,又名“被中香炉”,炉体扁平以便手持,炉内机关相连,以防火灾。 从宋代开始,手炉普及,《采兰杂志》称之为“辟邪”,达官贵人还在手炉中放置香草。用时清烟缭绕,幽香四溢,极富风雅。本报记者沈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