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做一个不愧对南京的市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20:27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作者:肖余恨 这一周,有两条新闻让我悲喜交集。一条是《江南时报》和新浪网联合举办的“谁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城市”评选活动,在昨晚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新浪网上,南京以12.29%的得票率,共13105票,位居50座参评城市中的第5位,这是一个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南京人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六朝古都南京人杰地灵,位居文化名城前列实在是当之无愧。然而,另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前几天,在车上出现了几乎同样的一幕,只是当事人不是孕妇,而是一位带着小孩的老太。好一阵也是没人让座,倒是一位中学生喊了一嗓子:有没有人给让个座?眼都瞎了吗?这一喊,倒有人不好意思了,给让座了,只是这位中学生的愤激之语也几乎与文明失之交臂了。 这样的“个案”绝不是偶然。在这样一座文化名城里,出现这样没文化的现象,实在是冰火同炉,对比鲜明。当然,让不让座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判断问题,不让座也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一车的人面对体态显然的孕妇一路站着而安之若素,这实在是一个让南京斯文扫地、古城满面蒙羞的事情,而如果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居然十分麻木、见惯不怪,就更是有辱文化名城的清誉了。这能是一个文化名城应该出现的事情吗? 一个城市的文化由无数文明的元素所构成,既有物质的积累,也有精神的构成。南京市一直在倡导着一种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一种胸藏宇内放眼全球的开放精神,但即便我们在招商引资、发展创业方面成绩斐然,而我们置身于其中的生活环境如此“冷酷”,实在不能说是一件令人欣慰的现象。文明,应该是人的一种内化的精神品格,它由无数微小的细节所构成,一口痰、一张纸、一句脏话、一个举动,都可能对文明造成伤害。无论物质文明如何先进,如果精神文明跟不上,在这种不平衡的地基上是建不成一座幸福的大厦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些古话所意指的传统美德,绝不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遗忘。只有我为人人,才会人人为我,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会有真情交融的欢欣。城市与人一样,形象之美不光是衣着光鲜、高楼林立,而不经意间流露的细节,最能折射其内涵和素养。如果一个外地人看到上述的一幕,如果你要说南京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你让他作何感想呢? 对于南京这样一个我们深爱的城市来说,我们也有一个怎样做她的合格的市民的问题。不妨自问一声:我是一个无愧于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南京市民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