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考:登山不可与人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2日12:28 青年参考 | |
阿瑟 我说的登山,不是那种电视台转播车跟着全程直播的“连续剧”。那样的登山作为商业活动也许无可厚非,然而,对于一个纯粹的登山者而言,山,不应该是表演的秀场。 1997年,我随一支大学生登山队前往希夏邦马。希夏邦马位于西藏聂拉木县,海拔80 出发前,登山于我而言,只是一项浪漫、刺激和冒险的体育项目,由登山联想到的画面都是岩壁上孤独的攀登者的身影、雪山前五颜六色的帐篷、登顶时的兴奋和骄傲之类,这些与心灵无关,与思想无关。 到拉萨后,从登山队的采购开始,我才渐渐意识到,相比于激情和勇气,登山更需要的,恐怕是严谨、理性和细致。在山上所用到的一切物品,都需要人带上去。登山的器械就不用说了,睡觉用的帐篷睡袋,做饭用的灶台、煤气、锅碗瓢盆、米面蔬菜,以及卫生纸、药品、火柴、发电机、柴油……那一次,光是食品的重量就有近400公斤。仅仅一项把所有的东西按各营地人数分别装箱的工作,就让人筋疲力尽。 登山需要极强的团队精神,运输、修路、攀登都需要队员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当然,一切都靠夏尔巴人完成的不在此列),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登山其实是一件孤独的事情。 有一个画面让我印象至深。那是在前进营地,我用望远镜看山上的情况,巨大的雪山山坡上有几个小小的黑点在移动,那样的对比,就好像是要横渡大海的几只小蚂蚁一样,随时可能被吞没。 在雪山、天空和遥远的地平线构成的巨大空间里,你能听到的,只有耳边的风声,脚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吱吱”声,还有就是自己重重的呼吸声。和郊游不一样,伙伴之间不会有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当自由地呼吸都成为奢望的时候,说话,那是一件太浪费精力和体力的事情。你只在心里知道,腰间的保护绳还栓着别人,你必须踩实自己的脚步,否则跌落的不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同伴。然而,山上无法预料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太多,任何看似细小的疏忽和错误,都可能酿成悲剧。把自己照顾好,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对人最大的帮助。渺小感、无助感、孤独感会时时袭来,你觉得自己如此脆弱,但又好像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力量,因为在那样的天地之间,只有你,是能感受到忧愁与喜悦,知道恐惧,并且思考自己为何而来的生命。 奇峰险绝之处,有难得见到的美景。绵延几千米的冰塔林里,上万年的寒冰形态各异,闪着幽幽的蓝光。绿色的冰湖,在四周巨石沙土的映衬下,像沙漠里的月牙泉,更显秀丽。 希夏邦马的大本营是一片开阔的山坡,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在草地上流淌。天晴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希峰主峰。澄澈如洗的天空下,雪山莹莹,似乎伸手可及,又好像远在天边。遥遥的,另一个方向,可以看见一带蔚蓝色,那是佩枯错湖,湖上有变幻无穷的流云。佩枯错的蓝,是一种童话故事里才有的蓝色,晶莹纯净,无法形容。从你站立的脚边,到看不见的远方,草地上到处盛开着一种藏语名字叫做“帮景美朵”的野花。多年以后,想起那里繁星漫天的夜空,依然觉得心醉神迷。我没有能力用文字形容那样的星空,我只能告诉你,每天晚上,我都会裹着两层羽绒服,傻傻地仰头站在眼药水都会结冰的温度里,冻得实在受不了了,就跑回帐篷暖和一会儿,再出去。如是反复。 我一直认为,在登山过程中的体验,是非常个人的东西,无法与人诉说和分享。就像没去过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登山会上瘾,只上到5000米的人,无法体会上到8000米的人的感受,在大本营待一个月的人,也不能了解在冲锋营地待一个晚上是什么滋味。每一个在那里的人,都拥有只属于你一个人的感受,就是这么甜蜜而孤独,有一点像爱情。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登山都不是职业行为,和集邮、收藏硬币一样,它只是一项业余爱好,一项需要付出时间、大量金钱乃至生命的爱好。关于“为什么要登山”的问题,最聪明的回答当属那句尽人皆知的“因为山在那里”。我觉得,这和另一句流传甚广的“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除了耍这种“滑头”,你怎么可能真的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出一二三四五来论证你为什么爱的就是这件事或这个人呢? 登山家麦什拉尔说:“登山只是我每天做的事情,我登上山顶,就像一位农妇爬上自家屋顶晒玉米,轻轻挥一下手绢,仅此而已。” 就像爱读书的人离不开书籍,登山,对于真正的热爱者来说,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也谈不上挑战自我极限之类的象征意义,就是生活的一项内容,自己不能离开,否则生命就不完整。 意大利著名登山者梅斯纳尔,第一个爬完了所有高度在8000米的高峰、第一次无氧登珠峰、单人攀登珠峰和南迦帕尔巴特峰,之后,还神奇地活着。他就曾经说:“20多岁时,我忙着做一个活跃的登山家;可到了30岁以后,我宁愿自己是一个以山为家的男儿。”我觉得,这是一个登山的人对登山最深情的表述。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