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由“小”见“大”说精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3日16:08 解放军报 | |
作者:姬建民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大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元龙,今年8月27日病逝,年仅47岁。出殡那天,十里村庄,一片悲哀,数以千计的群众自发地为他们的好书记送行。在村民心目中,李元龙是受到真心拥护的一名优秀干部。(见2003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村民拥戴村支书李元龙,是从“小”中见“大”,真正认识了党,感受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官“小”官“大”看责任。李元龙身为村支书,官小不上“品”,职微属“草帽”,但李元龙小官大做,深深感受到的是责任,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责任。他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之情,在党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的前沿岗位上,不计待遇,尽职尽责,以身作则,艰苦创业,使一个“神仙来了也搞不好”的村,去年一年就还了18万元的债务,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4200元,一跃成为镇区的先进村。小官干出了大事业。这至少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官”是人民封给的,职位上虽有大小之别,但为人民谋利益的责任却没有大小之分。只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小官也可干出大业绩。再说,官职越小,越处于基层的群众之中,言行举止越能反映共产党人的形象和宗旨,人民也越能从中感受党的伟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正内涵。官小责任大,权轻形象重,为民大如天,李元龙的身体力行明白无误地喻示了这个至理。 钱“小”钱“大”看集体。面对金钱,李元龙把自己的钱看得很“小”,把集体的钱看得很“大”。他把自己的钱借给群众,一次就是几千元,连个借条都不要。他从镇工业公司经理到村当支书,每月保留有1200元工资,几年来的大部分收入他都用来给村民救急了。对集体的钱,他看得很大,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瓣花。“村里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的,我们村干部要好好保管,千万不能浪费集体一分钱。”他积劳成疾,但住院看病坚决不肯白用公家的钱。 毋庸讳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关”是为官者最难过的关口之一,有多少官员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封建思想驱使下走向深渊。原因就是这些人把个人的钱看得太“大”,将国家集体和别人的钱看得太“小”,贪欲无边,巧取豪夺,借权敛财,已有不少官职不大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大贪民财受到惩处。李元龙清白做人,公私分明,钱大钱小辨得清楚。他把自己的钱看“小”了,却在村民心中树起了高大形象。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金钱观”,就是执政为民的辩证法。 事“小”事“大”看群众。李元龙把自己的事看得很小,把群众的事看得很大,万事民为先,群众无小事。他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群众的急事他诚心帮忙,群众的难处他热心解决,群众的需求他真心满足。群众的疑虑他细心疏导,群众的冷暖他全心结记,群众的利益他忠心谋取。一句话,他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看得比天还大。他心疼妻女,孝敬妈妈,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能顾及家事。临终前,他也是挂念着集体,关心着他人,没有一句说到自己。“我一无所有”是李元龙作为一个血肉之躯的共产党员向家人表达的愧疚之情。可以说,平凡的李元龙是伟大的,因为他把关涉群众利益的事情看得很大;普通的李元龙是座丰碑,这座丰碑是靠他为群众办实事和办好事的基石构筑起来的。李元龙的事迹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只有把自己融入人民群众之中,毕生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才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由“小”见“大”见精神。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李元龙并非“一无所有”,他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他不仅给村民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的今天,李元龙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好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