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向突击性募捐“群众活动”告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3日16:18 新华社 | |
作者:翟伟 杨维汉 政府将逐步从劝募市场退出,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扶持和规范公益事业上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10日在中国公益论坛上的发言透露出强烈的信息:随着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由政府组织的突击性募捐“群众活动”将会逐渐远离百姓的视野。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运行机制,在救灾和群众生活困难救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民政部门直接承担这项工作也造成了行政色彩浓厚、强制性特点突出,而自愿性、独立性和自发性差的缺陷。 民政部进行的一项对普通公众捐赠意愿问卷调查显示,尽管我国都市地区公众参与社会捐助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集中募集月,但仍有37.8%的受访者表示更喜欢经常性捐助。某地一位政府机关的领导秘书说,今年我们都参加5次募捐了,领导在我这里放了几百元,谁要就给100元,衣被实在是没有了。专家分析认为,造成群众对社会捐助产生误解的原因,可能是个体捐赠者对于过于密集的集中募集劝捐要求产生了逆反心理。 种种事实表明,短时间内的多次募捐,在群众的思想、心理、经济上都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如何逐步提高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的独立性、民间性和自愿性,探索社会捐助工作新机制、新模式已刻不容缓。 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团体……如今,这些名词已经不是停留在学术文章中的充满理想色彩的概念,而是以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走上社会舞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政府部门的好帮手、好伙伴。这些非营利民间组织从政府手中接过组织社会捐助的职能的同时,也向社会表明,他们已经做好了更多地承担起提供公共和福利服务的重任。 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细职能、大政府”向“宽职能、小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如今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制定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正愈加清晰。可以说,告别“群众性的募捐活动”正是朝着这一目标迈出的积极步伐。 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