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津门的李叔同-刘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1日02:01 天津青年报 | |
发轫津门的李叔同-刘镪 李叔同,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卒于1942年,天津人,一说其先世为浙江平湖人。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字弘一,一生曾用字、号多以百计。前半生在俗,为中国的绘画、书法、篆刻、音乐、戏剧和艺术教育做出卓越贡献;后半生出家,苦学潜修,精研戒律,复兴南山律宗,成为一代宗师。除1905年返津为母治丧、1911年和 李叔同自幼天资过人,七岁攻《文选》,琅琅成诵,人多称奇。饱读经史诗文,兼习八股,曾应辅仁、问津等书院课及县考,才气纵横,笔下汪洋浩瀚,不可遏止,有时纸短文长,每格写两字,故同学中有“双行李文涛”之称。 李叔同在津从师者3人:唐育垕、常云庄、赵元礼。从唐育垕习书法、篆刻、绘画,从赵元礼习骈文及诗,从常云庄习经史。常云庄名见《龚晓山先生光绪甲辰随刘幼樵(刘嘉琛)山西学政日记》。又与沽上艺林名士严修、周啸麟、王守恂、孟广慧、姚品侯、王吟笙、姚召臣、冯玉夫、曹幼占、陈翯洲相过从。李叔同作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在诸多领域具有开创之功的先驱,其学养根基在天津奠定,其艺术道路自天津起步。 李叔同自童年习练小楷,常摹刘墉,又临文征明《心经》甚久。13岁开始学习篆书,喜临石鼓文。继而习隶、楷、行书。鸡鸣而起,执笔临池,涉猎各种碑帖,过眼便能神似。力摹汉魏六朝,尤致力于《天发神谶碑》、《张猛龙碑》及魏齐诸造像,摹写皆不下百余通,用功勤苦,可见一斑。其早年书法蕴藉有味,行笔稳健,骨力独具,一点一画皆有刻镂之感;章法精准,每一字、每一笔皆适居其位,丝毫移动不得。李出家后,诸艺俱舍而书法不废,多书经文佛号弘法结缘,形成恬淡静穆、无一丝烟火气的“弘体”书风,实得力于在天津练就的童子功。 李叔同篆刻取法秦汉,气采为尚,赵元礼曾就李叔同为其所刻名章评价李的篆刻“绝非俗派”。李推崇浙派并从中汲取营养,认为:“清代金石诸家,蒐辑探讨,突驾前贤;旁及篆刻,遂可法尚。丁(丁敬)黄(黄易)唱始,奚(奚冈)蒋(蒋仁)继声,异军突起,其章章焉。”(《<李庐印谱>序》)其篆刻强调虚实、疏密对比,刀法注意顿挫和起住笔变化,清新、活泼而无刻板痕迹。常用断边断划法,生发一种风蚀残缺的趣味,古雅生动。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