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报:写论文不该“为人作嫁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1日13:14 市场报 | |
作者:叶边鱼 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某高校研究生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德国的科研人员看到了,不久就据此设计出产品并申报了专利。这条新闻除了引出专利保护的话题外,也拷问写论文的目的,在这方面我们需要重新认识。 目前国内论文的现状是,学生为了毕业写论文,老师为了评职称写论文。论文失去了“研究”的味道,变成了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除了发表或者通过答辩,论文似乎没有一点用处。难怪该报记者在南京大学采访时,一名电子系的博士说:“我们的毕业设计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至于申请专利倒还没考虑。” 事实上,很多论文都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但是由于没有认识到价值,论文如果一公开,就会进入大众的视野,尤其是一些理科的成果,很容易被人白白利用,浪费了自己的智力成果。像文中开头提到的那位大学生,直到德国人根据他的论文设计出产品并申请了专利,才后悔莫及。可是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位德国人呢?他的成果很可能还在“睡大觉”,因为他没有把这篇论文转化成产品的意识。研究生每年发表的数万篇论文以及在“挑战杯”中出现的发明或设计,不少具有很高的含金量,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成果很多,申报的却是凤毛麟角。毫无疑问,这些论文里有很多都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论文应该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研究新成果的结晶,是可以转化成生产力的,尤其是一些很有实用价值或取得相应成果的论文和毕业设计。因此,作者需要重新认识论文的价值,在写论文或者考查论文的含金量时,要学会利用和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 写论文的目的不该仅仅为完成任务而作。如果是为了交任务,那么即使写出再多的论文又有什么意义?所幸,部分大学已经开始认识到论文的价值,南京一些大学已经用申请专利的方式保护论文成果,也积极努力让论文转化为生产力。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