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天津人滑着冰床看街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2日00:20 天津青年报 | |
那是一种在仙境飞行的感觉,只觉得海河两岸的房子飞速后退,耳边呜呜作响……晚清天津人滑着冰床看街景-本报记者张博 昨日,津门气温骤降,望着窗外被寒风刮得瑟瑟发抖的杨树,就知道严冬不远了。不禁又想起了儿时与伙伴们一起到冰面上滑冰的场面,至今仍难以忘记跪在由四个木棍和两根车条组成的冰车上滑冰的情景。明清天津人也滑冰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翻阅了几部晚清 在1884年出版的《津门杂记》中,记者发现在130年前,天津人就开始热衷于冰上运动,并且利用工具在冰上搞运输了。坐冰床等闲浑欲随风仙冰上行不帆不樯飘飘然 1883年农历十二月初,已经是隆冬时分,正在撰写《津门杂记》的张焘走出了位于紫竹林地区的寓所,一路走到海河岸边的码头附近。此时的海河早已结上了厚厚的冰,一阵冷风吹过,张焘禁不住打了个冷战。突然,他看见从三岔河口方向的冰面上,几个小黑点迅速地飘了过来。小黑点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张焘定睛观瞧,不禁愣住了。原来,在冰面上飘移的是几张“床”。 等到最快的一张“床”快要靠近码头时,张焘才注意到,在这个“床”上,有几个人坐在上面,其中有一个人正在撑着篙,随着篙离开冰面,“床”就会向前滑行,撑篙人不停地撑篙,频率越快,“床”滑得越快。靠岸后,几个坐在“床”上的人,跳上岸,从口袋里掏出钱,放在撑篙人的手中。撑篙人接过钱放在怀中,将铺在“床”上的皮袄披在身上,开始在码头上招呼客人。 张焘很好奇,就走上前去,询问撑篙人,“大哥,您了,这是撑的嘛呀?”撑篙人见张焘衣着不凡,就对他说,“这位爷,这是冰床!”他又解释到,这冰床又叫“托床”,俗称“冰排子”。从形状看,像一张床,但仅有半尺高,上面铺着草帘子,一般能容纳三四个人同行。撑篙人还告诉张焘,冰床下面嵌着铁条,可以使冰床滑行很快。 听完撑篙人的讲述后,张焘禁不住想坐在上面感受一下。此时,附近也没有什么人要坐冰床。他就问撑篙人能否让他自己一个人坐冰床。撑篙人面带难色,张焘告诉他,其他几个空位子的钱由张焘照付。撑篙人一听,喜上眉梢,赶快把张焘让到冰床上。“要去哪里?”撑篙人问,张焘顺口说了一句:“三岔口。”撑篙人二话没说,撑着冰床就向三岔河口方向驶去。滑行时往来冰上行如飞跌倒后头南脚北手西东 果然,冰床在滑行时,一如张焘所看见的,速度非常快,张焘有一种在仙境中飞行的感觉。只觉得海河两岸的建筑飞速后退,耳边呜呜作响。不一会儿,张焘感觉冰床的速度降了下来,撑篙人告诉他,三岔口已经到了。 等到冰床停下来的时候,张焘问了一下价格,才80文钱。张焘掏出160文钱,告诉撑篙人再回到紫竹林。这回轮到撑篙人发愣了,张焘忙解释到,自己是因为对这种冰上交通工具不太了解,所以决定乘坐冰床感受一下,希望撑篙人在返回时,速度慢一些。 撑篙人唱了个喏,就又撑起篙开始返程。返程时速度果然慢了下来。张焘可以仔细观瞧海河两岸的景色了。与夏日里,乘船游海河的感觉果然大不相同。旁边飞速地驶过十几个冰床,张焘这才看到,此时的冰面上往来的冰床已经密如梭织。张焘问撑篙人,冰床是否只在海河上航行,撑篙人告诉他,每到天寒冰冻时节,只要是冰面相连的地方,冰床就都能够通行无阻,如果需要,就是去趟杨柳青镇都可以。 冰床就快回到紫竹林了。冰面上忽然出现了几个外国人的身影,他们在冰上飞快地滑行。张焘很奇怪,这几个外国人又没有坐到冰床上,怎么能够行走如飞呢?忽然,一个人跌倒在冰面上,其他几个人不但不过来扶他,反而哈哈大笑,在海河的冰面上格外显眼。撑篙人告诉张焘,这些外国人之所以能够在冰上滑行,是因为他们穿着“凌鞋”,洋人把这种运动叫做“跑凌鞋”。在凌鞋底部,也像冰床一样,有两根滑铁(冰刀),他们在冰面上滑行游戏。 正说着,紫竹林码头到了。张焘跳上岸去,看着海河往来如梭的冰床和几个正在“跑凌鞋”的外国人,心想,这些情况一定要写入《津门杂记》中……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