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广植桃李的陈翯洲-刘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2日00:16 天津青年报 | |
陈钟年,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卒于1964年,祖籍浙江绍兴,字翯洲。曾与李叔同、顾越同学,服膺沽上前辈书家乔耿甫、张体信。平生庋藏碑拓极多,学力过人,深得书法三昧。李廷玉(字实忱,天津国学研究社创办人)视陈为津门高士:“其品清以奇,其文超以逸。其为书也,苍莽沉挚,饶古篆隶神韵,而清奇超逸之致,寓乎其中,所谓见其书可以知其人也,讵得以工书专其名耶?”(《<书法>序》)1932年至1938年,陈翯洲在天津国学研究社附设的书法会主讲书法,为学书者大开方便法门。6年间培育出大批书法人才,津门许多名书家 陈翯洲曾将书法讲义编成《书法》一书于1935年出版,综合古人成法,结合其平日心得,阐微发奥,切实简明,“洵学书之门径,文化之津梁”(《<书法>序》)。该书导言以下分述文字来源、文字类别、学书需要、学书方法、学书关系。尤于学书方法一节详论执笔、运笔之法和字体偏旁的搭配规律。 陈翯洲的书法教学实践在龚望先生《陈翯洲师讲授书法》一文中有详细记述。陈在教学中首重人品,认为书虽小道,人品关焉,取法乎上,方有可观,赞成康有为卑唐之说。此正与国学研究社书法教学宗旨一致:“书法升降,关乎世运隆污。……本社提倡书法,专重汉魏以前,不取唐宋以下,名为复古,实则正人心厚风俗之微意存焉。”(《<书法>序》)其次循性情。认同顺应个性、发展本能的现代教育理念,主张书法教育应使书者展现天赋个性于纸端,不宜以师之好恶而使学书者囿于某家某派。凡新来社员,必先看其所书之字,然后确定与其所书字相近之帖,为之介绍版本,不限一体,不拘一格,所选之帖必与作者之笔致兴趣相符,以期收事半功倍之效。再次重直观。认为必多见然后可以开眼界,扩胸襟,故授课时时携带名贵碑版真迹,悬挂讲解,以资观感提高。学员有精彩之作,善以种种譬喻形容开导,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以期收直观之效。 由于陈翯洲采用特色鲜明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倾心尽力,循循善诱,社员得以探韵寻味,精进异常。社中每年举行书法展览会,参展者达数十百人,展品无体不备而无一重复,可见其博学多能、教亦多术,而观者无不称奇。1979年2月成立的和平区文化馆书画研究会,是“文革”后津门较早出现的群众艺术团体,旨在“承前启后,丕振宗风”,陈氏弟子应邀参加者甚多,成为复兴天津书坛的重要力量。薪尽火传,陈翯洲的意义和价值于此得以彰显。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