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第二轮六方会谈应超越朝核危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5日10:30 国际先驱导报 | |
石戒 据日本媒体报道,第二轮朝核问题北京会谈将于1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像第一次北京六方会谈一样,这次中国也在其间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当事各方寻找第二轮契合点 而作为朝核危机主要当事方的美国和朝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灵活性。布什总统在APEC会议上表示美国可以以书面形式给予朝鲜安全保障,随后国务卿鲍威尔又向外界透露美国正在研究包括“乌克兰方式”(苏联解体后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以提供安全保证和经济补偿,换取乌克兰放弃核武器的方式)在内的多种安全保证模式。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最近的一次声明中也表示愿意考虑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书面不侵犯保证”,并说如果美国从根本上转变敌视政策,通过实际行动消除威胁,朝鲜“可以从实质上放弃核计划”。 可以说,朝核危机的相关各方正在为第二次北京六方会谈讨价还价,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契合点作为新一轮会谈的起点。从目前来看,美朝双方的立场都有所软化,因此,第二轮六方会谈的召开应不成问题。甚至乐观地看,随着美朝双方立场不断接近,也不排除在经过若干轮的谈判之后,美朝或相关各方能够达成某种协议,缓和或化解这次朝核危机。 建立复合型多边安全机制是关键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尽管这次朝鲜半岛危机是因核武器问题而起,但是美朝就核计划问题的激烈斗争只是表象,而背后是冷战后朝鲜半岛隐藏的深层矛盾。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也进入了危机多发期,从第一次朝核危机到第二次朝核危机,从朝韩海上交火事件到“大浦洞”导弹事件,这些危机的频繁发生说明了朝鲜半岛从冷战延续至今的地区性战略稳定机制已经不能达到维护地区战略稳定的基本要求,危机所造成的冲突日益加重凸现了朝鲜半岛走出冷战历史的迫切性。 冷战以后,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与此相关的制度安排却迟迟不能到位。1953年7月签订的《朝鲜半岛停战协定》是维护朝鲜半岛稳定的基本框架。然而,50年前建立的半岛战略稳定机制的作用现在已经发挥到了尽头。作为这一战略稳定基础的大国关系早已改变,停战监督和保障机制已经基本丧失稳定功能。朝鲜半岛的各种危机之所以不容易化解,其根源就在于它已触动了这一地区国际战略形势中一系列深层的根本矛盾。朝鲜之所以不肯放弃发展导弹和核武器计划,其原因就在于它感到现存体制已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因此,就核论核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次危机,即使此次危机能够缓和或化解,也必然会产生新的危机。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对中国来说,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化解朝鲜半岛核危机,就是中国改善周边战略环境,落实战略机遇期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说,北京六方会谈为中国发挥主动、承担大国责任提供了舞台,同时也为中国按照自身战略需求塑造朝鲜半岛安全格局提供了机会。因此,中国不仅要利用北京会谈的平台化解朝核危机,还要抓住这次机会超越朝核危机,在多个层次上形成既相互联系又功能不同的“复合型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既要在此次危机的层面上建立能够让朝鲜安心弃核的保障机制,又要在地区层面上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机制;既要在历史层面上完成将停战协定转换为长久和平协议的历史任务,又要在现实发展层面上建立朝鲜能源援助与经济重建的平台,从而逐步推动朝鲜半岛走出冷战的历史。 只有这样,中国的周边和平环境才能真正巩固,中国的大国地位才会被真正认可。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