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勿以善小而不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10:4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作者:陈光 据《扬子晚报》11月22日报道,在南京许府巷公交车站台旁有一书报亭,平均不到五分钟就有人来问路,让摊主不胜其烦。于是摊主挂出了“本亭不问路”的招牌。现代社会讲究的是效益,报刊亭为人指点迷津,颇费口舌的同时可能耽误自己的生意,问上门来不予作答显然于心不忍,指路收费怕也是行不通,在传统道德与现代观念的矛盾冲突之下,报刊亭 首先,无可问路,行人往往被置于茫然无措的困境。在人口流动加剧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随时成为“异乡人”。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城市来说,面对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不仅初次涉入的城市过客不知何去何从,即便本市居民也未必了如指掌。大家相互求教,本质上追求的是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这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大都市的优越性所在。无人指路,无疑使我们身在异地他乡时多了些无所适从。 其次,概不指路,报刊亭理所当然地招致了道德的谴责。人们向来把指不指路、能不能正确指路,作为评判当地民风民俗的重要参考。报刊亭公然宣称“不问路”,显然有违“热情好客”、“互帮互助”等美德,有悖“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同时还与当地社会公德建设总体方向背道而驰。此举自然要遭到问路者的谴责,也未必赢得当地居民的认可,毕竟一张小小的告示牌,关系着城市的脸面,人们不容随意对城市形象抹黑。 可见,这不是一件小事。所以,有关部门不能无视群众对公共信息的需求。按照打造“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政府在维护高效交通秩序的同时,也要向大家提供方便必需的交通信息,因为它属于政府公共产品的一种。然而,在一些地方,人们除了查看公交站牌、求问于路人之外,没有更多的渠道满足自己的出行信息需求。因此我想,让每个异乡人来到都市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除了为他们提供更多旅游去处之外,让他们在城市中能够行走自如,也是不可或缺的服务之一种。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