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地铁开放融资具有示范意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13:41 京华时报 | |
作者:毛天祥 新闻回放:北京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平台于11月25日正式建成,地铁4号线、5号线、9号线、10号线及部分郊区线总价值达145亿元的可经营性地铁线路,开始向世界公开招标。这标志着本市轨道交通设施告别以往由政府包揽投资、建设、运营的旧有模式,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 过去,由于市场失灵以及经济活动外部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有些公共投资活动是民间企业不愿或难以承担的,这其中就包括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在公共财政的框架内,通过公共投资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性条件。于是,以往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全部由政府包揽,政府自然而然成为公共投资活动的惟一“代理人”。 然而,近年来,公共投资领域滋生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成为一个令政府十分头痛的问题。大量腐败现象的存在,不但会使公共投资绩效大打折扣,而且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和其他的社会问题。 相对于私人等其他形式的投资活动,公共投资领域之所以易于滋生腐败,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其“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性缺陷。众所周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接受公共委托的官员。但是,由于很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全部由政府包揽,某些决策者拥有相当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使其成为某些部门或官员的“独家戏”。在制度性控制相对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掌管决策权力的机构或个人,就有产生腐败的机会与可能。 其次是投资上的封闭性。封闭不但不利于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而且使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处于一种不对称的状态。公共资源由少数人控制的问题,直接导致公共投资规模大、成本高。这种现象目前在我国屡见不鲜。央视国际网站曾报道说,广东省目前高速公路每公里平均造价3900万元以上,是山东省、河南省的1.6倍。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造成监督成本过高,使得委托人难以对代理人采取有效的监管。 此次北京市轨道交通设施,告别以往由政府包揽投资、建设、运营的旧有模式,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首先,它打破了投资上的封闭性,有利于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据报道,北京市政府采取这种出售存量资产经营权的方式筹集资金,可节省近70亿元的贷款利息。 同时,从规范意义上来讲,向世界公开招标,采取“阳光操作”的模式进行大范围的招投标制度,可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程序,弱化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此外,在公共投资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在国内外公开选择施工单位,给予不同所有制和境内外企业以同等的机会,也能吸引更多专业公司直接改善基础设施的信息管理系统并提高服务水平。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