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消除制造“乙肝歧视”的舆论环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17:04 新京报 | |
作者:李克杰 我们痛恨“乙肝歧视”的同时,也有必要反思是什么促成了全社会的“乙肝歧视”,谁是造成“乙肝歧视”的罪魁祸首?笔者认为,除了受医疗技术水平制约、乙肝尚未完全被攻克之外,广播电视的不恰当宣传是造成社会公众谈“肝”色变、“乙肝歧视”根深蒂固的祸首。 打开广播电视,让人最为头痛的是医疗广告铺天盖地,其中尤以治疗乙肝的医疗广告为最盛。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医疗机构,一方面以所谓“秘方”、“验方”或“特殊疗法”漫无边际地夸大自己治疗乙肝的效果,另一方面为了“逼迫”患者尽快就医又片面夸大乙肝的危害,不分轻重不分类型地夸大它的传染性,恶意渲染它对社会其他成员的潜在危害。有的乙肝广告长篇大论,简直就变成了“乙肝课堂”,让人担忧的是在“讲课”中并不是全面客观地介绍乙肝预防和治疗的知识,而是夸大其词,误导患者和公众。 其实,与广播电视上铺天盖地的乙肝广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权威传染病院及其知名肝病专家却很少在广播电视上做乙肝广告。同时,一些国内知名肝病专家也在不同场合不断揭露广播电视广告的虚假性和欺骗性。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没能阻止乙肝广告的不断发展壮大。 当然,广播电视上乙肝广告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即治疗方法本身的优劣难以评估,造成筛选上的困难,也有广播电视自身的原因,即片面追求经济收益,忽视作为大众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不实广告泛滥,明显虚假的广告也频现广播电视。 应当承认,整个社会对乙肝的歧视是长期形成的,但广播电视的不当宣传从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然而,一个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它预示着改变“乙肝恐惧”和“乙肝歧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给乙肝病毒携带者创造平等的社会平台,清理和净化社会环境,消除一切可能造成“乙肝歧视”的不当宣传和误导应该引起重视。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