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在许志凤这面“镜子”前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4日18:55 人民日报-江南时报 |
本报特约评论员肖余恨 许志凤老人在20年时间内代养400弃婴的新闻,一度在南京传为佳话。(据《江南时报》报道) 在我看来,这岂止是佳话,更可谓传奇,一部爱心的传奇。 我们一直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是,切不可忘记,我们还有许志凤这样纯朴、善良、爱心博大的中国人!20年里,靠拾垃圾,老人默默收养了400名弃婴,这些孩子有的成才了,绝大多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从一个社会弃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这个角度看,许志凤老人对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现在许志凤不仅“走出了南京”,可以预料的是,她将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这些,对这对善良的老夫妇来说,可能并不是他们能够想像得到或者说所希望的,按我的猜度,他们之所以收养这些孩子,只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如果我们的媒体们按照习惯予以拔高的话,我认为是对许志凤的不尊重。让这个从人心里长出来的典型自然而健康地生长吧,切不可以我们的生花妙笔以我们的“病梅”手段让许志凤老人歪曲起来。 许志凤是南京六合人,六合有许多特产,六合有雨花石,可以作为六合的形象代表。但我以为,许志凤才能够代表六合的形象,尽管老人土气、渺小,但在爱的光芒的照耀下,老人的形象却异乎寻常的高大,与其说老人代表了六合,还不如说老人光荣了六合、照亮了六合、照亮了我们南京,我为我们南京有这样的奇人而骄傲。 在这样的一面镜子前,无论是做父母的还是做儿女的,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地方官员,都应该反躬自省。 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弃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狠心的家长?我们的政府机构呢?我们的民政部门呢?媒体在报道时突出地强调了政府和民政部门对老人的支持,逢年过节对老人和孩子们的关心,但仅仅支持和关心,是不是有些缺失?一对普通的农村夫妇,收养这么多孩子,其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懂得用心来温暖和回报老人,老人除了心血的付出,还有爱得不到回报的痛楚,这是最让老人感到怅然的吧,尽管老人收养弃婴的本意并不在于回报———否则,这400个孩子的回报,让老人怎么能够承受得了!但许志凤夫妻无怨无悔。在老人的这面镜子前,我们的“有关部门”除了支持之外,还须检视自己:老人都做了这么多,我们是不是少做了一些什么? 在老人这面镜子前,我们整个社会的人尤其是那些弃婴的父母都应该自省。 现在,应该是社会反哺老人的时候了。不能让老人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仅仅是这400个孩子的罪过。老人是伟大的,但这样伟大的事情不应该再发生了,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爱)心。 许志凤让我们的生活温暖起来。 《江南时报》(2003年11月21日第三版) 相关专题:2003 “年度新闻评论”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