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日周式的舆论监督是水货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5日19:24 东北新闻网 |
东北新闻网特邀评论员老石 媒体多次报道,山西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亲自在长治日报掀起了舆论监督风暴,多次亲自批示(吕讲:“只要我不批示,稿子就变样,就没有新闻监督的内容”),有一次竟然批评了副市长。这在国外根本不算什么,媒体每天都骂政府,没事儿还得鸡蛋里挑骨头找点事儿出气。可在中国国情下,根本不可能,除了中纪委打倒的“死老虎”——胡长清、成克杰之流,尽人随便骂,充充反腐好汉。想批评副厅级干部,“难于上青天”,大名鼎鼎的央视《焦点访谈》、《南方周末》也不敢。能在舆论监督的沙漠中发现一块绿洲,真兴奋极了。可是我读了今年1月27日第4期《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长治日报差不多把当地的各级官员都批评过了,但却没有批评过吕书记本人,哪怕一次。”,才明白又上了一当。这种只批评下属、官员“钦点”的监督,不是真正的舆论监督,是注水货,我们不能把水货当真货,尽管水货也很漂亮。 理由之一,真正的舆论监督没有任何人为设制的禁区,监督一切腐败落后现象,无论是总统还是普通公民。就像目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媒体一样,骂完克林顿接着骂小布什,谁上台骂谁。打苍蝇不打老虎,只对下不对上的监督是跛腿的监督,一直为有识之士诟病。如果照吕氏监督法推论,人民日报才能批评省市领导,省级报纸才能批评地厅领导,地厅报纸才能批评县处领导,像官场一样,一级管一级。这样的监督极具“中国特色”:只治下,不管上;只治民,不管官,实际把舆论监督纳入政府管理范围。一个公民,一家报纸,根据宪法言论自由及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权利之精神,有权利批评任何一级组织一个人,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尽管在现实中很难落实。如果以级别为监督界限,当然不是真正的监督,与宪法精神相违背。 理由之二,不监督自己的舆论监督不是监督是作秀。如果真想监督,得先把自己放入被监督范围内,才有说服力。古语云:已身不正,焉能正人?如果监督只为别人设的,那就是对人马列主义,对已自由主义。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吕日周甚至有明显缺点,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让违章市民穿上“黄马甲”,上书“不文明行为人”,这是人权意识的薄弱,对公民权利的践踏,招来不少媒体批评。可是长治日报不发一言,一下暴露了这种监督软肋,使吕无法自圆其说,说轻了是特权不准批评,说重了是作秀。记得克林顿在北大讲演时说过一句话:凡是批评我的人,都是我的朋友,即使属政客作秀也不简单。袁庚先生在蛇口主政时,蛇口媒体就发过批评他的文章,那才叫监督。如果一个人没有私心,真心实意搞舆论监督,就不怕任何人批评,只会欢迎批评。所以吕氏监督显的越果断、大胆,作秀的味道就越浓;如果长治日报能经常批评吕,那才叫被批评者心服口服,那才叫真监督。 理由之三,官员“钦点”的监督不是真正的舆论监督。监督不是什么人的恩典,是宪政制度下公民自觉行使的权利,现在不落实有种种复杂原因,主要是制度缺失,公民还缺乏监督意识,“怕官”、“顺民”意识太强大,管理阶层尚不习惯接受监督。官员推动的舆论监督,属恩赐式监督,不是来自体制内、制度本身的动力,更多的是激进官员个人行为,缺乏制度保证,缺乏广大公民支持参与,难免人走茶凉,吕调走,长治的监督就走到终点了。从此点说,监督环境不是吕一人能左右的,而目前社会监督环境尚不理想,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监督。 坦率地讲,吕是一条汉子,我十分钦佩。在官场上官官相护已成规则时,吕日周能大刀阔斧地向规则宣战,向一大批庸官宣战,阻力、难度可想而知,相当不容易。但我仍想实事求是地指出吕氏的局限。舆论监督代表民意,代表正义,是社会之公器,时代之良心,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我惟恐有人认定这就是监督,岂不误导了社会。我只想提醒大家:舆论监督刚上道,需要我们尽快驶入快车道,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 相关专题:2003 “年度新闻评论”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