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110占线”拷问社会求助服务体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10:34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梁勇 危难时刻找民警,报警电话“110”早已深入民心,但如今,这个特别的应急服务号码,却被八成非警务活动“占线”。据哈尔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介绍,11月份,该市“110”指挥中心报警服务台共接处警63000起,其中非警务活动47250起,占总数的75%,如果算上咨询电话,非警务活动占总数的85%。(见12月9日《新晚报》) 群众事无巨细都找“110”,是在充分享受效能型、服务型政府所带来的好处。“110”有求必应、办事高效,与一些部门遇事扯皮、办事拖沓的工作作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110”的工作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良好形象,这个形象,契合了社会的需要,因而赢得了群众的尊重与信任。因此,只要群众拨打“110”不是出于恶意或者无聊,我们就没有理由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指责或嘲弄。 群众遇到麻烦拨打“110”,一方面昭示了我们生活中互助友爱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社会求助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使得“110”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职能。尽管,群众事无巨细的求助给“110”带来不少麻烦。但是这些麻烦是在社会求助服务体系缺位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还没有建立方便、高效的社会求助服务体系,“110”被非警务活动“骚扰”的情况就不会消失。 要减少非警务活动对“110”的“骚扰”,当然要呼吁群众爱护公共资源,合理利用使其发挥效力。但光靠呼吁显然不够。这主要是群众对有事就找“110”已经形成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定势不是一下子就能扭转的。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高效、方便的社会求助服务体系,来减轻“110”的压力。同时,做为“110”也应该顺应社会的要求,完善处警机制,更新接警系统,规范处警内容,改善服务方式,尽可能减少非警务活动对正常处警的干扰。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