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扛红旗”与“饿肚皮”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13:16 工人日报 |
作者:陈鲁民 对于那些“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弄潮儿,我一向十分敬佩。但据我的人生经验,敬佩之余,也要留点心眼,看看他这“红旗”究竟是真是假,是怎么来的。眼下,就有新华社的一则报道《干部扛红旗,农民饿肚皮———黄山“形象”问题争论引人深思》,说的就是与“红旗”有关的事。 报道中说,2002年,黄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424元,比安徽省平均水平高出300多元,在全省位列第五,也算是“扛上红旗”了。但农民自己算的收入账却和干部们算的差别很大。黄山市徽州区某乡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三个数字,高低之差达到1000元。一位副乡长说,人均纯收入816元是乡里实际调查出的数字,上报的1360元是出于多种考虑的“形象数字”,而黄山市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报表上的1847元就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数字了。一位村支书一针见血地说,农民收入到底多少,自己心里最有数。这些年山区林木资源大减,农民收入明显下降,但农民收入上报数字只能上、不能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实际上是“干部扛红旗,农民饿肚皮”。 以农民“饿肚皮”为代价,换来了某些干部“扛红旗”,也是时下各种各样“扛红旗”之一法,虽然有点昧良心、违官德,但对于那些心灵已经麻木的人来说,目标就是一切,手段可以忽略不计,扛红旗才是“硬道理”。因为有了“红旗”,才能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纸上有动静;有了“红旗”,才能表明政绩突出,自己脸上有光,进而引起领导重视,提拔自然也有望。私心一膨胀,再加上手里有权,出现这样的怪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来,“干部扛红旗”,是以农民不饿肚皮为基本前提的。或者说,“红旗”,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那些领导农民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彻底告别饿肚皮生活的干部的肯定;反之,如果变成了用农民“饿肚皮”换来某些干部的“扛红旗”,那就南辕北辙,彻底违背了设立“红旗”的初衷。这样的“红旗”扛得越多,老百姓就会越遭殃。历史上类似的教训非常深刻。以史为鉴,痛定思痛,我们不能让悲剧重演。最后,还得说句公道话,绝大多数的干部,还是好的,其中很多人的工作也是值得敬重的。这样的干部越多,该扛的“红旗”越多,我们的事业就会越发兴旺,老百姓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7月3日工人日报) 相关专题:2003 “年度新闻评论”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