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自荐竞选推动人大代表制度改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15:23 新京报 | |
作者:顾肃 本报昨日报道,12月12日,自荐候选人北京邮电大学讲师许志永和回龙观社区业主聂海亮分别当选海淀区和昌平区人大代表。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一件新鲜事就是自荐人民代表候选人的出现。尽管只有为数几个 人民代表就是代表人民来行使参政、议政、选举政府领导人、监督政府等项职能的人,而人民如何选举自己的代表,本应出自其自由意志的理性选择。选民当然要知道代表自己的是些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政纲,被选上以后如何代表自己在议事机构讲话、投票和行使权力。所以代议民主制度的一个简单事实就是:候选人必须向选民负责,供选民选择。 等额选举的问题是候选人之间缺乏充分竞争。以往的各级人民代表选举几乎都由有关的决策机构决定候选人名单,至多是在有限的差额范围内让选民选择,比如三个候选人选择其二。从理论上说,选民可以不同意这三个候选人而另选,但由于缺少公开竞选的机制,候选人不能独立地站出来“推销”自己,因而被另选的人所得选票非常分散,通常很难过半数。最终还是在自上而下决定的候选人中选择,只是被选择人多出了一个而已。 这样的传统选举方式的缺陷在于限制了选民的选择:因为选民在实际上不能自己出来竞选,也不能自己提名候选人。这里说的是实际上,因为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允许在最终提名候选人之前由选民联名提出候选人,常见的情况是多名候选人到有关权威机构那里一下子被淘汰成了两三个最终候选人,选民对此过程欠缺制约力。因而最初的提名也没有多少实质意义。 自荐竞选这一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的新生事物,其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前面提到的那种实际无选择的循环。一些人公开站出来宣传自己的为人、政见,如当选后如何真正代表选民来采取政治行动,以及如何受选民监督,这样,在明处的自荐候选人成了公众人物,选民也就有了真正自由选择的机会。它有效地促进了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公开性,增强了选民的参政意识和选择余地。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不断地与选民沟通,也增加了其亲民度。 这样一来,选民就有了比较。有比较都有才有鉴别,垄断必产生低效率和高代价,市场经济规律在政治行为中一般也是适用的,在选举行为上同样有共通之处。 目前的自荐候选人大多出现在高校和中产阶级聚居区,这与这些人群的教育程度、参政意识和自主性都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必然如此。今天农村村委会的竞选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让一些人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公开参与竞争,可体现代议制的精髓,其生命力必将无穷。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