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在湖北黄冈下葬 魂归来永安故土(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9日11:09 武汉晚报 | |
![]() 以死换取一法终结 孙志刚魂入故土 归乡路“坎坷前行 天阴沉沉的,空气里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 昨晨6时30分,低沉、悲凉的哀乐划破黎明前的寂静,由远及近地飘来,孙志刚的灵车缓缓驶向黄冈市区。 车颠簸得厉害,黄冈市陶店乡幸福村出村的土路坎坷不平。求学、就业、寻梦,孙志刚在这条路上从年幼走到了成年。 今年2月6日(正月初六),孙志刚最后一次离家,去广东打工。在这条土路上,他拉着父母的手含泪述说:“别太操劳,家里的债我来还。等还完债,我就给家里围个院子,让两老在院子里打打牌,和别人一样享受、享受。” 孙志刚求学20年,家里拉下好几万元的债,母亲为此愁得骨瘦如柴,这也是他心中永远的痛。3月7日,离他的死不到两星期,孙母接到了他从深圳打来的电话:“再过十几天就要发工资了,我给您寄回来,千万别累着自己!” 未料,这句话竟成了遗言。10天后,没带暂居证的孙志刚在广州街头被强行带入派出所,不久在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被毒打致死。在各方声援下,6月18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出台,此前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随即废止。 持白绢:弟弟泪弹骨灰盒 8时40分,黄冈市殡仪馆骨灰寄放处。 孙志刚的弟弟孙志国,手持白绢颤颤巍巍地拂去哥哥骨灰盒上的灰尘,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跌落在骨灰盒上,仿佛在敲打着哥哥的英魂,追问他为何去得如此匆匆。 孙志国比哥哥小3岁,自幼家贫的哥俩在亲戚的眼内,过年都难得穿上一件新衣服。孙志国14岁就辍学打工,他一分一分的积攒着微薄的收入,资助哥哥继续求学。每每想起弟弟,孙志刚总是内疚,去年他劝说弟弟:“我读书拖累了你,害得你没存到钱,也解决不了个人问题。现在我上班了,你还是先成个家吧,经济上我也可帮帮你。”望着已27岁还没交上女朋友的哥哥,孙志国也很忧心。“哪有老大不结婚,老二先结婚的道理”,他断然拒绝了哥哥的要求。 流浪歌:母子心连心 载着孙志刚骨灰的灵车,颠簸着驶向故里。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孙志刚大学同学李小玲想起了这首《流浪歌》。孙志刚在学校有个外号叫“歌王”,他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首苍凉的歌。 而此刻,孙妈妈正呆坐在儿子的床边。这张简陋得没有床头的平板床,陪伴了儿子20多年。志刚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母亲牵挂着异乡求生的儿子,总爱在这里坐坐,抚摸着儿子睡过的床单,就像抚摸着儿子的额头。噩耗传来后,孙妈妈在此哭干了眼泪,常常神志恍惚…… 橘之情:孙父掰橘喂遗像 10时40分,灵车绕到了孙家门前。志刚的画像就摆在灵车的前挡风玻璃后,清瘦、俊朗,恍如昨夕。“我的刚儿……”正站在屋外的孙父——孙禄松,踉跄着趴在灵车前,不停地拍打着车窗,痛哭欲绝。曾经熟悉的身影转眼成灰,孙禄松的情绪迅速在人群中扩散,百人号哭,挥泪如雨。 孙禄松拨开一个橙黄橙黄的橘子,掰下一小片,塞向遗像。“刚儿呀,你再吃上一口吧,以后再也吃不到了”,孙禄松手扶着遗像,一遍遍唤着儿子的名字,几欲晕倒。橙红的橘汁顺着遗像前的玻璃滴下,像一滴滴血泪。 孙家门前,有六七棵橘树,是10多年前孙禄松亲手种下的,以前到了橘子红了的时候,儿子每次放学回家都会踮着脚自己摘。孙志刚很爱吃橘子,这两年他在外打工,父亲就趁橘熟时,将它采下,小心存放着,盼着儿子过年回来吃。 魂归来:永安故土 11时50分,低沉的哀乐再起。在数百位乡亲父老的簇拥下,捧着骨灰盒的送葬队伍来到墓前。孙志刚的墓建的很宏大,墓前建有一座命名为“救助”的小桥,墓前有一小亭,名为改制亭。墓的两侧,是他最爱的两棵桂花树,特意从家门前移来陪伴他。一块2米多高的石料被雕琢成主碑石,正面刻着孙志刚之墓,背面有着这样一段话:“……志刚君生前亦有大志,不想竟以生命之代价,换取一法之终结,其死虽难言舍生取义,然于国、于民、于法,均可比重于泰山”。 (文/本报特派记者刘伟,图/本报特派记者邱焰) 相关专题:孙志刚事件终结收容遣送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