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让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减少了1万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16:14 外滩画报 | |
周天勇 中国城镇人口从业率1990年为56.44%,到2002年下降为49.35%,13年中下降了7个百分点。假如1990年的城镇人口从业率是一个充分就业的水平,按此标准推算,2002年城镇应该就业而未能就业的劳动力为3515万人,而中国城镇劳动力供给数为28119万人,这样算来,全国2002年的失业率接近12%。 2003年,中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在650万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需要就业的1000万(城市化水平如果每年上升1%,转移劳动力压力为1000万左右),下岗再就业压力为400万,再加上还没有实现就业的3500万人,也就是说,如果要实现全部就业,需要社会新增5500万个工作岗位。而最乐观估计,2003年城镇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还有4500万的缺口。按照可比口径推算,2003年的失业率高达15.4%。 2004年的情况更为严重。2004年,新增城镇劳动力仍为65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为1000万,下岗再就业压力可能为400万,当年就业压力为2000万左右,加上2003年向2004年结转的需要就业而未能就业的,如果要实现完全就业,总共需要新增6500万个工作岗位,如果2004年如2003年一样,只能新增1000万个工作岗位,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04年的失业率将高达18.1%。 严重的失业问题是中国人人均收入低的重要原因。以2003年为例,该年度里,愿意工作但没有工作的4200万劳动力(2002年结转失业和2003年失业平均数),由于闲置,按每人平均工资年9600元,减去低保和失业保险乐观估计2400元,劳动者少收入3024亿元;二是农业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和要达到城镇最低收入水平,按一户两个劳动力种60亩地计算,有6500万劳动力即可,农村剩余劳动力26500万,如果按闲置损失每人每年4000元计,损失收入17225亿元,即使按照最低每人每年收入1000元计,也损失收入2650亿元。因此,由于应当工作没有工作、下岗和农村劳动力闲置,全国损失的收入最保守估计达5674亿元。 低收入大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也进一步影响到经济发展。中国GDP消费率最高是1981年的67.5%,2003年估计不到57%,20年间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近年来消费率一直处于一个下降趋势。而国外GDP消费率一般为70—75%。 2003年由于城镇失业和下岗,导致收入损失3024亿,按消费率60%和消费需求乘数3计算,导致总需求萎缩5443亿元;农村劳动力闲置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保守估计为4770亿元。两项相加,导致总消费损失1万亿元。(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2月29日) 点评: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请经济学家罗奇做了一次节目,在被问及,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这位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脱口而出:就业问题。只是由于节目体例的限制,他没有对此做详细的说明。 周天勇教授给了我们一个详细的说明。这篇原题为《2004年经济不可能过热十大原因:失业问题严峻》的文章洋洋洒洒几万字。该文对失业问题的描述很详实,故把这一部分摘了出来。在摘录的时候,点评人做了一些技术性处理。 长于宏观经济的周天勇是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这个特殊的身份使人相信,他对经济决策部门有相当的影响力。 1998年的时候,中央政府提出了“保八”的目标,就是GDP增长要达到8%。8%是怎么来的呢?它其实是这样一个经验值:当经济保持在8%上下的增长速度时,社会提供的新工作岗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使得居民收入水平有一定的上升,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矛盾。 当然,经济保持相当的发展速度还有别的好处,但是,最主要的考虑就是就业问题。 1980年代是个生育高峰,那时候的婴儿现在变成了劳动力,他们需要社会提供工作岗位;另外,农村有大量的隐形失业人口需要从农业转移到工业上来,他们也需要工作岗位。对各个途径新增的劳动力,周教授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说明。 新增工作岗位的量和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投资增长速度密切相关。简单地说,GDP增长速度越高、新增投资越多,社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也就越多。由于中国有高达两位数、而且逐年递增的失业率,所以,我们的经济发展要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是周教授反对“经济过热论”的最基本想法。点评人虽然在“经济过热”问题上跟周教授有不同的看法,但周教授在“经济过热”问题上的看法并不影响他提出的失业问题的价值。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失业使得收入增长缓慢,低增长的收入水平会影响到消费力,消费不振又会影响到投资,投资减少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工作岗位,如此循环往复。 消费相对不足、消费在GDP中占比例偏低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个问题。周教授 估计中国2003年GDP消费率不到57%;他同时强调,在国外,这一比例通常为70—75%。 所谓“GDP消费率”是指总消费与GDP之比值。GDP是由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部分相加构成的,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消费占GDP的比例过小,而投资占的比例过大。问题是,投资总会有产出,过小的消费让这些产出卖不出去,这样,就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投资效率低,无法获利。由于中国的投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失败的投资最后集中体现为银行的呆坏账。这也是中国的经济总是高速发展,而银行却总是呆坏账缠身的原因。 至于周教授提到的“经济过热”问题,本报正在组织稿件,希望到时候能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