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人性化”的尴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8日15:5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作者:奚旭初 据1月5日《现代快报》消息:春节将至,打工的民工要回家了,而在南京火车站,许多乘火车回家的民工只能长时间在车站广场上候车,天气很冷,民工冻得瑟瑟发抖。据说车站有规定,离开车3小时才能进入候车室,可是民工只能在开车前半小时才被准许进入。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其他旅客无须验票就能随便进出候车室,似乎并不受时间的限制。 这则新闻令人心酸:花了同样的钱,买了同样的票,却得不到同样的待遇,就因为当事人的身份是民工。 这几年来,民工到城市谋生,受到白眼、嘲弄、呵斥的情形屡见不鲜。倘若民工得罪了城里人,侵害了城里人的利益,那自然也算事出有因,然而,问题的关键恰恰是,似乎什么理由也没有,或者说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这才让人感到悲哀。触景生情,不禁让人想到了“人性化”这个眼下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据报道,在有些地方,老师批改学生作业,碰到错题不能打叉了,因为它伤害孩子的自尊,是不人性的;对正在服刑的罪犯的性生活也要考虑周全,监狱里应该设置“鸳鸯房”,否则也是不人性的……我不想在此评论这些“人性化”的是是非非,只是想说,为什么“人性化”的恩泽就不能撒一点给民工?为什么对民工就这样吝啬?更何况这根本不是施舍,而是民工应该得到的。 去年发生在广州的“孙志刚事件”,表面上看是一个大学生的死于非命,但我个人认为,确切地说,有关人之所以要胡作非为,敢草菅人命,恰是因为他们并不相信孙志刚是一个大学生,而认定他是一个民工。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这种身份歧视,似乎并不触犯哪一条法律法规,所以很难寄希望于法律的介入。但是,这种歧视却又在许多地方、许多场合、许多时候,以面广量大的形式给民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精神伤害。缩小城乡差别这句话,人们已是耳熟能详,但当身份歧视成为民工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的时候,这个话就显得很无奈、很尴尬了。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